窑变釉工艺品开发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窑变釉工艺品开发研究

窑变釉工艺品开发研究   摘 要:本文是在秉承建窑兔毫、油滴釉制作烧成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窑变色釉的烧成工艺,并尝试开发现代工艺品制作。让古代窑变釉呈现出新的艺术魅力,并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寻求商机。   关键词:窑变釉;油滴;烧成;斑花;貔貅   1 引言   黑釉瓷最早出现在东汉,发展于东晋南朝,唐代北方诸窑也兼烧黑瓷,宋代以后达到繁荣。黑釉是一种普通的釉色瓷器,经过特殊加工后,黑釉釉面上烧出了丰富多样的装饰,有的呈现出条线状或圆点等不同形式的结晶,这其中以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建窑窑变釉盏最为著名,北宋后期一度为宫廷烧制供斗茶用。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分析出兔毫、油滴的釉料成分及烧成机理,窑变釉也逐渐为世人所掌握。本文是在秉承建窑兔毫、油滴釉制作烧成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窑变色釉的烧成工艺,并尝试开发现代工艺品制作。让古代窑变釉呈现出新的艺术魅力,并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寻求商机。   2 建窑窑变釉的形成原理   建窑窑变釉形成原理是在高温状态下,釉层和坯体中产生的气泡将铁的氧化物带到表层,冷却后结晶体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析出所致,其呈色比较微妙。由于氧化物的成分不同,最后形成乌金(绀黑)、兔毫(见图1)、油滴、鹧鸪斑、曜变及杂色等六种效果。窑变釉的烧成与升温过程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釉的烧成温度很窄,在900℃~1200℃间要特别要注意缓慢升温。兔毫的形成可能在于当铁含量高达9%的釉烧到1300℃时,釉层中的气泡将其中铁带到釉面,并发生流动,冷却后釉中析出的赤铁矿小晶体形成鳞状毫毛。在传统窑变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烧成原理再适当加几层色釉,使得原来讲究微妙含蓄的油滴、兔毫釉有了更多的色彩变化。   3 窑变色釉的烧成工艺探索   窑变色釉的制作是以黑秞为基础,在器型上部涂上一层色釉。在高温的情况下,底釉带动表层色釉相互混合流动,形成一种类似孔雀纹斑的色彩效果。建窑窑变釉显现的是单色、微妙效果,而窑变色釉是在黑底上有丰富色彩变化的效果(见图2)。   笔者研制的窑变色釉的主要组成成分及烧成机理为:第一层为黑釉,其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硅灰石、苏州土、方解石、黑色料等;第二层为白釉,乳白釉主要是对色釉进行乳浊。配方中的乳浊剂是采用硅酸锆,配合量在10%左右,再加碳酸锆、锂云母、白云石,其始熔温度较高,高温流动性较好。同时,其配合底釉发泡,又对色釉进行乳浊;第三、第四层为普通颜色釉。窑变色釉在温度升至900~1150℃时,底黑釉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有来自坯体本身,也有来自釉层中的气体,这些气泡会冲破白釉与颜色釉交混形成色泡,冷却后形成了以黑斑为中心,其它色釉相交织的花斑,期间白釉在一定时间内也会熔化封闭釉面。因此,在制定釉的配方时,应考虑白釉的熔化封闭不应过早,过早封闭会使得花斑消失。同时,底釉的厚度也很重要,过厚的底釉发泡效果不佳,也直接影响最终花斑的形成。这一升温阶段应缓慢升温,控制升温速度为75℃∕h左右,不宜太快,否则斑花不大。窑变色釉利用氧化焰烧成,为了便于观看釉色流动的效果,笔者设计了荷叶碗,这种碗的优点在于碗的胎壁像一个个花瓣,呈凹凸状,当釉烧制高温流动时,因器壁的凹凸造成釉流动的速度不一样,这就使得釉在表层上有了高低错落起伏,颜色肌理变化更丰富了。另外,还可避免釉在高温下流淌至棚板的尴尬。窑变釉碗上秞工序要求先将碗素烧800℃后,用600目砂皮打磨细腻,补水完后通体上一层黑秞,晾干用毛笔蘸白釉点在碗内壁,继而再依次上2~3层色釉。最后再上一层口边釉,烘干后即可入窑烧制。窑变色釉碗的发色试验基本稳定后,我们就可运用到其它造型比较复杂陶瓷造型上。   4 窑变釉貔貅工艺品的研究   貔貅是中国传统常见的吉祥物,传说是只吃钱财又不厄的神兽,给人带来财运,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重点设计了貔貅的造型用模具灌浆技术制作出泥坯,结合不同的窑变釉烧制出油滴、兔毫、色釉等貔貅。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窑变色釉配置基料与烧成范围,但是真正与貔貅造型结合还是会产生一些工艺缺陷,因为碗的造型比较单一,釉的显色比较容易。而貔貅造型复杂,釉在高温流动下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研发人员多做试验,在制作过程中找到最恰当的上釉方法。   4.1 窑变釉貔貅工艺品的制备工艺   窑变色釉貔貅采用浸釉法,底层为黑釉,分上、下两次浸釉。釉浆搅拌均匀,赶走釉水表面的气泡,通常浸釉时间为5s,要保证两次浸釉的厚度一致。凉半干后上白釉,白釉不能过嘴巴,尾巴略有一点,交界处没有白釉的用毛笔补釉。色釉的位置要比白釉的位置高约半厘米左右,浸秞时间大约为2~3s,浸釉过程要缓慢,匀速提起,坯体要轻拿轻放。蘸釉时,坯体会出现针孔等问题,这就需要用手轻轻抹平或再用毛笔补上些釉。放进硅板中的貔貅要保持至少2cm的位置,不能靠近马脚和电炉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