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中刺点符号学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影《一九四二》中刺点符号学解读

电影《一九四二》中刺点符号学解读   [摘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组合轴上的反常搭配形成刺点,刺点能够造成意义爆发、发人思考或引起悲怆之感。电影《一九四二》中,片首即展现了影片中的核心刺点:小人物们的大事与大人物的小事并置,整部影片在接下来的四个刺点中,对这一核心刺点进行了诠释和延展,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五个刺点组合阐释了影片组织的元语言,形成了刺点之刺,也使得这部电影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一九四二》;刺点;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42-03   任何符号文本的展开都沿着两条轴——组合轴与聚合轴而进行。组合轴决定着文本的呈现面,聚合轴意味着呈现面背后的各种可供选择体系。组合的核心是连接,聚合的关键是挑选,文本就在大量连接与挑选的反复试推中成形。电影《一九四二》亦是如此。这部电影的组合比较复杂,它有多条线索,互相交错,但又不太关联。多条线索交错,减弱了影片铺排情绪的力量,但同时又使其对灾荒的表现面得以极大地拓展。众多线索的并存,使得电影没有表现出一个调子,而是呈现出众语喧哗的场景,有点像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然而不同的是,在福克纳小说的反复叙述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某些叙述者的偏颇与自私。但在电影《一九四二》中,我们发现每条线索都显得较为客观,于是灾荒在不同的人群中被以不同的方式体验着和对待着,这是争议较多之处,也是其最成功之处。不过,只要是作品就有其倾向,无论影片主创们多么竭力地隐藏自己的态度,他们也同时意识到貌似“客观”的叙述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正如无数有同样志向的作家们所体会到的一样。实际上,这部电影虽然可以被解读的向度很多,但在其文本层面,意义在某些点上增长得特别快,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点“别有深意”,很容易发人深省,也特别让人感到悲怆和无奈。而这些点即是符号学上所言的“刺点”。   “刺点”这一符号学术语,源自赵毅衡先生对罗兰·巴特《明室》一书中拉丁词“Punctum”的翻译。巴特在讨论摄影问题时,提出一对很难理解的概念Studium/Punctum来指称给人带来的两种不同情绪体验。赵毅衡先生将其翻译为“展面/刺点”,“刺点,就是文化正常性的断裂,就是日常状态的破坏,刺点就是艺术文本刺激读者性解读,要求读者介入以求得狂喜的段落”,① 与之对立的展面就是一种日常状态。简言之,展面可以理解为组合轴上的常规搭配,而刺点则是非常规搭配,是反常组合。刺点可以突破常规,带给艺术新的活力,“刺点能造成文本之间的风格差别,也可以造成同一个文本中的跌宕起伏”。②刺点促使意义爆发,赵毅衡先生甚至认为:“艺术是否优秀,就看刺点安排。”③乔琦在用刺点理论分析诗歌时,进一步区分了刺点的两种呈现及其带来的效果:“突兀构成刺点,引发思索;对立构成刺点,悲怆油然而生。”④在当下境况下,电影《一九四二》本身即为一个刺点,它的饥饿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既不合拍,也与“娱乐至死”的消费精神不太协调,更与追求平庸拒绝思考的时代气息不吻合,但这也恰恰是其独特的价值所在。因此笔者试从影片中的“刺点”入手,分析其符号意义。   一、刺点一:小人物们的大事情与大人物的小事情并置   电影《一九四二》开头部分,在以简洁的字幕介绍了影片故事饥荒背景后,有一段旁白:“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血战、丘吉尔感冒。”电影是综合艺术,多种媒介互相配合使用,但在多种媒介中,主导媒介对意义的生成有着制约作用。旁白与同时出现的影像相比,表达更为清晰,同时也成为意义的主导。这段旁白为整部作品定下了一个基调。然而,在这段旁白中,最后部分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刺点。假如说前几件还算得上是大事的话,那么最后的“丘吉尔感冒”则是一个反常组合。感冒,几乎每个人一年中都可能会有那么几次,而丘吉尔的感冒却是非同寻常的感冒,它的重要性等同于几百万灾民没饭吃的事情。从组合轴上来看,这显得很突兀,甚至有些幽默。小人物们的大事与大人物的小事并置,形成反常搭配。突兀构成的刺点,容易让人思索,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小人物的大事情不重要,还是大人物的小事情很重要?或者说二者都是。至少,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在生命的天平上,一些人和另外一些人的价值是不同的。片首这段旁白中的刺点为整部影片中对灾民的诠释定下了一个调子,也成为核心意义的首次展现。   在电影《一九四二》的多条线索中,有两条着墨最多,即河南灾民的逃荒历程与政府系统的灾荒应对过程,二者构成了影片的主线。其他诸如美国记者白修德的为民请愿与灾荒报道、基督教教徒的传教行为都穿插其中。刺点也集中展现在这两条线索上。   二、刺点二:逃荒路上“被卖”成了一种权力   旱灾,蝗虫,饥饿,逃荒,接下来影片叙述的都在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