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港资券商“领土保卫战”
港资券商“领土保卫战”
港资券商日渐萎靡之际,年过花甲的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总裁许照中,心中还有一团浇不灭的火,发誓五年内将公司做上市,为港资券商争一口气。
2011年,许照中终于圆了他多年的梦,伙同六福集团(590)大股东开设证券行,并起名为六福金融。当然,这与六福集团没任何关系,纯属是一家合资私人公司,两者各自出资近亿元。之所以起这么相近的名字,与其全盘计划密不可分——想藉六福珠宝在内地的名气,配合日后的“港股直通车”,打入中国内地市场,并在五年内实现上市之梦。
这条路,无疑是港资券商突围的一条新路。
所谓的“桃花依旧在,人面已全非”,成过去15年港资券商的真实写照。根据香港证监会数据显示,1998年活跃于香港联交所的券商有596家,如今仅剩500家;当年港资券商市占率近20%,如今仅剩5%。当地券商如何进行“领土保卫战”,已经成为业界一个重要课题。
一册港资券商发展史
回首1970至1990年代辉煌时期,业界“老行尊”许照中难掩得意之情,“那时香港证券业百花齐放,当中最有实力的要数新鸿基证券。”曾任职新鸿基证券的他说,当时该行可媲美今日的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新鸿基证券创办于1969年,创办人是香港“三剑客”之一的冯景禧,冯氏逝世后,该公司渐趋没落,最后卖盘收场。
“1990年代百富勤跑出,可惜亚洲金融风暴失救而死。”1990年代,适逢红筹股上市热,百富勤背景雄厚,获得李嘉诚、荣智健等猛人支持,当时60家红筹股中,七成由百富勤出任保荐人或配股承销商,并为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梁伯韬带来“红筹之父”的称号。
百富勤当时业务遍布15个国家或地区,1996年的营业额达1755亿港元,是当时唯一真正能与华尔街大行一决雌雄的港资投行(同年美林证券营业额为1678亿港元,雷曼兄弟营业额为1051亿港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百富勤投资的印度尼西亚债券大幅下跌,资金周转陷入困境,最后只得卖盘予法国巴黎银行。
股灾后外资话事
“过去15年,最具华资代表特征的大福证券,三年前又被海通证券收购了。”今时今日没有一家具当地色彩的券商,是纵横金融???40载许照中心中最大遗憾。许氏说,1987年股灾后,英政府开始开放本港金融市场,将证券市场易手外资控制,美其名曰国际化,其实是将控制权及话事权转到外资证券行手上。
“港资券商也不争气,各自为政,又不积极拓展业务,尤其是2003年政府取消佣金议价制,业界一味打佣金战,很多小型券商甚至自己炒起股来。”表面蓬勃的香港金融市场,港资券商其实是斯人独憔悴。
12 间本地券商倒闭
刚过去的一年对证券行业来说,无疑是惨淡的一年。大市成交淡静、新股IPO缩减,外资行大刀阔斧裁员,小型券商纷纷撑不下去,存活下来的则大呻年关难过。“去年上半年已有12间证券行自动结业,C组经纪行录得3.86亿亏损——即使2008年金融海啸还有微利。”立法会金融服务界议员张华峰表示,本地券商日子难过,亏损数据尚未计及下半年,若按全年计更加惨不忍睹。
当然,也有香港业内人士将之归咎于中外券商不断涌港,汰弱留强之下,本土券商被迫退出市场。根据香港证监会数据显示,按照交易量排名,A组券商(即交易量排前14名)基本是外资包办,B组(15至65名)大多为中资券商,余下C组基本上是港资券商。
行业经营环境转差,与鱼翅捞饭的那些年不能相比,这两年,不少证券从业员下班后要赶去开的士、7-11做兼职。据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报考经纪牌的人数只有30814人,较前一年减少两成;如果对比2008年金融海啸前,人数更是下跌超过一半。
为求生存,港资券商向港府提出重设“佣金两级制”,即20万或以下交易额的佣金固定,20万或以上容许证券行自由收费。惟港府态度坚决,认为若重设该机制,将与市场自由竞争背道而驰。
“一鸡死一鸡鸣,内地资金走出去时必将途经香港。”北方证券董事包全认为,耀才证券(1428)上市后,撩起许多同行心中那根弦。市场传闻,永丰、尚乘等多家本地券商均有上市意图,有的已进入上市筹备阶段。
耀才模式强强联合
根据笔者观察,近几年港资券商求变模式越来越多。包括耀才模式、大福模式、OEM模式及最新的六福金融模式,然而每个模式均有其不足之处。
耀才模式,即上市前引入中资投行做策略性股东,并担任上市保荐人。此模式的好处是本地券商仍是公司大股东,同时又可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客源。耀才于2010年8月上市后,无论是知名度抑或客源都有所提升,上市半年客户人数倍增至3.2万名,一年后增至4.4万名,营业额也翻了一倍至1.88亿元。
该模式不足之处在于,本地券商上市只能筹得几亿资金,难以与拥有几百亿以至上千亿资产的中外投行相比。大型IP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