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救救孩子“情绪沟通”(下篇)
救救孩子“情绪沟通”(下篇)
生活案例
孩子白天被老师当众批评,从幼儿园/学校归来,闷闷不乐,表情沮丧……
家长:你这是怎么了?――引导孩子主观表达,很容易让孩子只顾发泄不满而歪曲真相。
孩子:老师说我了!――果然没提事情经过,只说出了一个似乎“站不住脚”的理由,因为在家长看来,老师本来就是可以“说你”的。
家长:老师说你肯定有老师的道理,准是你又犯错了吧?――假设“只要老师批评,就一定是孩子犯了错”。
孩子:我没有!――孩子并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觉得委屈,家长也没有给孩子一个叙述的开端。
家长:你没犯错老师批评你?老师怎么不批评别人呢?――继续主观臆断,专门戳孩子的痛处,这种不容质疑的反问句,是多数孩子无从应答的。
孩子:我上课时去捡橡皮擦,离开座位了,老师就当着全班小朋友/同学,说我是不是多动症啊,还说……――给孩子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批评时当着很多人,说话时带有挖苦意味,其实所有孩子都知道离开座位是不对的。
家长:还说没犯错?你违反课堂纪律了老师还不说你啊?随便离开座位还行?以后可不许这样了啊!――完全没有理会孩子真正在意的东西,只顾教训他,希望他以后不再犯,对于孩子被“贴标签”也不予“平反”。
孩子:无语。――只好结束,再说下去,恐怕还会再挨一顿批评。
教育总结:
这样的事情多发生在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孩子身上,我们看到,直到对话结束,家长引导孩子说出的只言片语并未还原真相,老师的一些不恰当言语,家长可能也觉得不妥,但当时却没有想好怎么回应,只是教训孩子“不要犯错”,因为处于学龄期的孩子,家长更担心他们因为犯错耽误学业,殊不知孩子在学校已经承受了很多压力,回家是亟需减压的。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如何能改善这种情况:
场景再现
家长:(试探性地问)我感觉你的心情不太好啊?――向孩子求证自己的感觉。
孩子:老师说我!――表达了对老师批评的不满。
家长:(关切地回应)哦!发生什么事情了?――开放式地引导孩子以客观的形式叙述事情。
孩子:我就是不小心离开座位了,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同学的面,说我是不是多动症啊?――叙述的三个环节都需要巧妙解决。
家长:哎呀,这确实很难堪啊,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下位子的呢?――先表示理解他的难为情,进一步澄清事实,这意味着我不会妄下结论。
孩子:我写字时橡皮擦掉到了地上,弹了很远。――一时忘记了纪律,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不能兼顾当前事件与纪律,可以理解。
家长:原来你是着急捡回橡皮擦啊,那这可不是多动症,不过,是不是课堂纪律不允许这样呢?――既没有责怪孩子,也轻巧地撕去了“标签”,进而提示老师批评你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孩子:是,老师规定如果离开座位就要先举手――原来这么一个简单动作就可以解决了,其实孩子心里都明白。
家长:哦!那我理解了。你现在觉得呢?――既理解孩子的感受,也理解老师的用意,同时引导孩子重新解读整件事。
孩子:我觉得……――不管孩子如何叙述,家长需要找出其中的积极意义给予支持,消极部分不直接打击,而是继续引导。
教育总结:
在本案例中,也折射出了一些当今学校教育的问题,我们也许无力左右教育体制和环境,但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得到心灵的休养,某一个学堂肯定不是孩子永久的成长场所,而家庭却具有能化解“坏情绪”的力量,父母就是孩子终身的心理导师。
家长以身作则
我不得不提醒家长朋友,家长本身一些不经意的习惯做法会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我理解生存于快节奏、高压力环境下的家长朋友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自己也会有一些情绪问题,经常有家长说:“我本身就脾气不好,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控制不住就爆发了,事后还特别后悔,以后我坚决不能对孩子这样了。”实际上,在对待孩子以外的人时所呈现出来的“坏脾气”,孩子同样会感受得到,耳濡目染家长对别人的“发飙”,这样的不良情绪也会感染到他们。
正确处理坏情绪
一些“完美型”家长试图给孩子创造一个无菌地带,想确保自己的家庭只接纳“真善美”,只愿意看到愉悦,“丑陋”的一切都不许出现,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误会”,就是“别带着情绪回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这种理念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播,并且强制自己在回家之前“变脸”。请朋友们思考一下,负性情绪有可能被完全杜绝吗?没有解决好自己的情绪时,会有好的状态与家人相处吗?家是这个世界上最让我们放松、最能接纳自己的地方,家里有我们最亲近的人,“有情绪的时候”往往是人们心灵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这时候把“情绪”关在家门之外,那要让它去哪里呢?时间一长,这个人就变成了强言欢笑的“分裂人”了,我在咨询工作中遇到了太多“人与情绪分离”的案例,他们自己就不接纳自己的情绪,甚至不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 VIP
- 昆明市筇竹寺地区地质填图精讲.doc VIP
- (完整word版)新概念英语第3册课文word版.pdf VIP
- 菲律宾结构设计规范NSCP chapter 4c.pdf VIP
- D-Z-T 0405-2022 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采集技术要求(正式版).docx VIP
- 高层住宅水电暖安装工程的组织与实施计划.docx VIP
- 破壁料理机食谱大全奥克斯篇.pdf VIP
- 金航联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药治疗策略》习题答案.docx VIP
- 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CRRT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答案.docx VIP
- 菲律宾结构设计规范NSCP chapter 4b.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