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外王”而衍“内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外王”而衍“内圣”.doc

補“外王”而衍“內聖” ——丘浚《大學衍義補》之詮釋理路 中山大学哲学系 黎红雷 引言 《大學》詮釋理路之演變 《大學》原爲《禮記》49篇中的一篇普通的儒學論文,經唐代韓愈、李翺師徒的引述,方爲後世學者所注意。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十分重視《大學》,後者更把《大學》稱爲“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南宋理學大師朱熹進而把《大學》和《中庸》從《禮記》中抽出,與《論語》、《孟子》一起合稱“四書”,將其提升到儒學經典的崇高地位。自程朱開始,歷代學者對《大學》的詮釋不絕如縷,由於其所處背景、所持立場的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詮釋理路。 朱熹撰《大學章句》,作《大學或問》,以理學家的眼光改造和詮釋《大學》。首先,他把《大學》分爲“經”與“傳”兩部分,首章爲經,“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餘各章爲傳,“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述之”。其次,他認爲《大學》之“經”含“三綱八目”, “三綱”即明明德、親(新)民、止於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次,他補撰“格致傳”,以“即物窮理”釋“格物致知”,凸現其理學家的立場。 在對《大學》精神的整體把握上,朱熹突出的是“內聖”的傾向。在他看來: 且令自家心先正了,然后于天下之事,先后缓急,自有次第,逐施理会,道理自分明。财货源流,兵民如何,阵法如何,此等事固当理会,只是识个先后缓急之序,先其大者急者,而后其小者缓者。 按照這一理路,治國的關鍵在於“治心”,治國者的著力點在於“煉內功”,即修身養性,正心誠意,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然後治國之道就會豁然開朗,了然於胸;至於理財、養民、用兵等等這些具體的治國事務,只要懂得其中的先後緩急秩序就可以了。換句話說, “內聖”之功自然可以推出“外王”之業,那些繁多複雜的治國瑣事,簡直不值一談。 沿著這一理路,朱熹的再傳弟子真德秀編《大學衍義》,廣泛徵引儒家經典及歷代史籍,推衍《大學》之義。該書分爲二綱四目,“二綱”即“帝王爲治之序”與“帝王爲學之本”;“四目”有“格物致知之要”、“誠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齊家之要”等,每目之下分子目,子目之下再分細目。 在這部洋洋43卷的大作中,呈現的依然是以“內聖”爲中心的詮釋理路。關於“二綱”,真氏強調道:“首之以帝王爲治之序者,見堯舜禹湯文武之爲治,莫不自身心始也;次之以帝王爲學之序者,見堯舜禹湯文武之爲學, 亦莫不自身心始也。” 至於“四目”,《衍義》把“格物”與“致知”合爲一目,又把“誠意”與“正心”合爲一目,加上“修身”與“齊家”各自成一目,實際上涉及《大學》文本“八目”中的六目,惟獨缺省“治國”與“平天下”二目。這不是偶然的疏忽,而是刻意的安排,用真德秀的話來說: “四者之道得,則治國平天下在其中矣”,依然是“內聖推出外王”的路數。 對此,清代學者紀曉嵐等在《四庫全書提要》中批評道: 故《大学》八条目仅举其六,然自古帝王正本澄源之道,实不外于此。若夫宰驭百职,综理万端,常变经权,因机而应,利弊情伪,随事而求,其理虽相贯通,而为之有节次,行之有实际,非空谈心性即可坐而致者。 兩宋學風空疏,儒生們以成仁成聖爲念,以心性修養爲業,對富國強兵、養民安民之“外王”功業不屑一顧,把國家民族的安危盛衰僅僅寄託于(皇帝)一人一心之上, 無益于民生,無補於國事,坐視國勢日漸衰弱,終致亡于強寇。“平時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正是時人對這些腐儒的辛辣嘲諷! 真德秀之後,隨著程朱一派理學地位的上升,《大學衍義》也逐漸成爲歷代皇朝統治者及其接班人的教科書。明太祖將其書寫在宮殿的牆壁上,朝夕閱讀參考;明初諸帝的經筵講座,《大學衍義》都是必備的內容。凡此種種,引起了明代名臣丘浚(1421-1495)的憂慮。在丘浚看來,真德秀對《大學》的詮釋是有缺陷的,以此作爲皇朝的政治教科書是不全面的,“欲全其功者,亦需補其闕略”。於是,丘浚花了整整十年的功夫,編撰出《大學衍義補》這部煌煌巨著。 表面上看,《大學衍義補》一書是對真德秀《大學衍義》的補充,其內容除以“審幾微”一節補充“誠意正心之要”外,主要是對真氏所忽略的大學八目中“治國”、“平天下”二目的闡發;其體例也是仿真氏所創,在“治國平天下之要”的主題下,分子目、細目,每目均“剟取經傳子史之言以填實之,各因其言以推廣其義”,以按語的形式闡述個人的體會,向統治者進言。但這些只是形式上的一致,在對《大學》精神的把握上,二者的理路卻大不相同。 在丘浚看來,《大學》作爲儒學的精華,講的是“全體大用”之學,“況有其體,則有其用,即既成乎己,當成乎人”,“全體”與“大用”,“成己”與“成人”,“內聖”與“外王”之間,緊密聯繫,缺一不可。“善法不能以徒舉,本末則貴乎兼該。”侈談“內聖”,不可能自然推出“外王”的功業;只講“外王”,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