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叙事视角看冯小刚华丽转身
从叙事视角看冯小刚华丽转身
[摘要] 在当代电影导演中,冯小刚以其商业电影的艺术气质而独具风采。冯小刚的电影无论在电影语言、叙事视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的个人化倾向。但是通过近几年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影片,我们发现冯小刚打破了传统商业电影的意识形态,以另一种形式的商业电影来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最真实的情感,人性最光辉的时刻,历史最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 冯小刚 《集结号》 《唐山大地震》 《一九四二》 叙事
冯小刚不仅是现在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而且还是商业电影的一大领军人物。虽然大家经常以贺岁喜剧导演来定义他的成功,但是从2007年的《集结号》、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直到刚刚过去的2012年的《一九四二》,我们看到了冯小刚的华丽转身。由商业喜剧转型到战争片,我们看到了冯小刚在电影中对艺术的追求,并且出色的将电影中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做出了完美的融合。
电影本身就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艺术,所以说叙事对一部电影来说意义重大。叙事电影就是以文学叙事为主导来进行电影创作。其实从理论上讲,一个故事可以被赋予多种讲述方式,而电影就是让故事转为银幕化的一种模式。
《集结号》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描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一个特殊案例。该影片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战争年代,连长谷子地带领九连47名战士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下令以集结号为令撤退,因为一直没有听到集结号响起,在惨烈的战争中,整个九连除了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第二部分是和平年代,谷子地不顾一切的为47名兄弟的“烈士”荣誉到处奔走。
该影片通过多种叙事视角的运用,塑造了以谷子地为代表的一群“平凡”的英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并把连长谷子地为兄弟到处奔走上诉的苦苦的执着与坚持和现实的无奈与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展现残酷的战争的同时也让观众陷入了战争的本质,生命的意义的深深思考之中。冯小刚把政治叙事、战争叙事与伦理叙事相糅合,将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重合,使得影片的???事获得了更为深厚与广博的人性内涵。
如果说《集结号》是一次华丽的转身,那么《唐山大地震》则是对冯小刚以往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范式和惯性的巨大超越。影片以23秒、32年作为整个故事叙事的开端,23秒,一个城市瞬间坍塌,32年,这座城市如凤凰涅槃般在废墟中崛起。冯小刚在这部影片中直指人性深处,爱与被爱、救赎与感恩、破碎与弥合,一段历史的记忆,一场人性的挣扎。
《唐山大地震》运用了一种特定的传统的叙事模式,用一个家庭经历灾难之后的故事来展现整个时代背景。这种传统叙事模式强调的是戏剧的整体性、表面上的合理的动机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连贯性。但影片的叙事整体上又呈现跳跃式发展,运用了大量的跳跃性镜头来展现时间的跨度。
影片从唐山大地震的大灾难场面中,选取了一个独特的切入视角,叙事的焦点对准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经历这场灾难后的悲欢离合。影片情感叙事的主线是母亲李元妮32年里对女儿强烈的亏欠与负罪心理,由地震时母亲选择救儿子还是女儿的开场构成了戏剧性的冲突并以此为源头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灾后的32年里,每个人物的情感历程,都进行深入到精神层面的描述,强调灾难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
影片通过生死考验下的情感碰撞,对“亲情”这个永恒的主题的无限追问,对人性救赎的深度关怀,带给观众深入灵魂的心灵震撼。或许这部影片带给人的力量就是可以直达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情感碰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片超越了普通灾难片的定义,升华为对人生对命运的哲学思考。
直到《一九四二》的上映,冯小刚终于完成了这个酝酿了19年的心愿。影片《一九四二》的价值,便是揭露了1942年的河南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段历史像很多别的历史一样,由于来自文化积习的、民族根性的、体制的、观念的种种复杂因素,被筛选和遗忘,被遮蔽和疏远。[1]
在影片中,“吃的问题”是一个隐喻,对应的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当一个民族所要面对的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时经历的一系列的苦难。影片叙事的主线是河南灾民的逃荒,另外还穿插了两条副线: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呼吁奔走和国民政府由上及下的内忧外患。围绕着一场灾荒,围绕“吃的问题”和数百万条岌岌可危的生命,影片不动声色地呈现着灾难漩涡内外的人与事。
对于逃荒的灾民,活命就是他们的唯一追求。影片常常把灾民推到生死离别的抉择跟前,曾经不同身份的灾民们现在却仿佛拥有着相同的面孔。冷淡的表情,坚硬的举止,冷漠麻木的感情,绝望与隐忍,焦灼与挣扎,麻木与癫狂,映照的是人在极端惨烈环境下的生存的本能。对于这段晦涩的历史,冷峻是最好的诉说方式,不要煽情,不要铺陈渲染,这就是冯小刚所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