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保护.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保护

河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保护   [摘要]河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民族特色浓郁、地域风格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生产过程得到活态保护和发展的生产性保护是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河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活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087-07   自古以来,地处甘肃西部的河西地区(现行政区划上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一直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中西交通的孔道、民族交往和融合的舞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底蕴深厚。世代生活在这片绿洲上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在生动记录他们历史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尤其是那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更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传承着河西各族人民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成为我们今天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因此,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河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河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办发〔2005〕42号)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由最初的阶段性保护发展为国家永久性保护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甘肃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完成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起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截止目前,甘肃已有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264项列??省级名录,市级名录811项,县级名录2422项。河西五市作为地方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丰富的地区,自保护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按照甘肃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理清脉络、建好体系,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的工作目标,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在全面采集信息,建立、健全档案数据的基础上,科学论证、积极申报国家、省级保护项目,建立市、县保护名录,确认评定项目传承人,项目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至2011年,河西五市已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83项列入省级名录,市级333项,各县(区)也已建立了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下表:   二、河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   其一,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性是指表现在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特定民族历史条件形成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特有的产品形式及加工、使用方式、呈现该民族生活习惯、精神风貌和民族传统的范畴。河西自古以来就是北中国民族交汇的大舞台,素有“民族走廊”之称。历史上曾先后有西羌、月氏、乌孙、匈奴、鲜卑、氐、羯、卢水胡、突厥、回鹘、吐蕃、土谷浑、党项族、藏、蒙古、吐鲁番诸族活动居住于河西。同时,河西走廊作为中西交通的通道,大批中亚、西亚包括欧洲在内的诸多民族也曾留居河西,构成河西复杂多样的民族成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现世居河西的少数民族有回、藏、土、裕固、蒙古、哈萨克等6个少数民族,40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中裕固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由于民族不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和风俗习惯、语言和宗教信仰也不同,这些多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河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河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有裕固族的民间文学格萨(斯)尔、裕固族的民歌、裕固族服饰和裕固族传统婚俗、天祝藏族民歌、肃北蒙古族服饰、阿克塞哈萨克族曲艺阿依特斯等。在河西五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关河西少数民族文化、技艺的内容就占了总数的32.5%,展现着河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浓郁的民族特色。   其二,鲜明的地域特色。河西位于黄河以西,地处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和蒙古高原南缘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自成一独立的地理单元。其地东连关陇,西达新疆,南接青藏,北通内蒙。独特而又重要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河西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如被称为“活着的敦煌变文”的河西宝卷,虽是在唐、五代“俗讲”、“变文”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并受话本、小说、弹词、戏曲等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讲唱文学,但明清时经过河西民间修改、加工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