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李时珍的接捧者——李时珍医药集团.docVIP

医圣李时珍的接捧者——李时珍医药集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圣李时珍的接捧者——李时珍医药集团.doc

医圣李时珍的接捧者——李时珍医药集团 医圣李时珍的接捧者——李时珍医药集团 2011年08月26日   第一部分 序言   李时珍药物馆   “李时珍药物馆”馆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题写。   李时珍药物馆,由李时珍医药集团在医圣故里——湖北蕲春本草纲目生物科技园区于2002年7月8日兴建,旨在传承李时珍精神,弘扬中医中药文化。馆内分为“李时珍生平和本草纲目”、“好山、好水、好药”、“本草纲目药材”以及“李时珍医药集团GAP药材”、“李时珍医药集团”等展厅,今后还将扩建“少数民族药物馆”、“外国药用动植物馆”。全部建成后的李时珍药物馆将集中华五千年及海内外动植物用药之大成,是一部跨越时空的中医药百科全书。   序言   中药源于中华,精髓也在中华   走中医中药科技现代化之路,让博大精深的《本草纲目》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功效,惠及整个人类社会,是李时珍医药集团的当务之急;勤于钻研、不断探索中医药研制的科学之道,是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制造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正宗的“本草纲目牌”中药,就是要将李时珍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认识中医中药不仅仅是中国的国粹,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四百多年前,李时珍呕心沥血写下了举世无双的《本草纲目》,而今,李时珍医药集团决心传承时珍未尽之事业,以现代科技振兴传统民族产业为己任,以“剂量标准化、疗效确切化,检测现代化、产品世界化”为目标,以“传时珍医药伟业,谱本草科学新篇”为宗旨,与中医药界同行共展中华医药之鸿图大业,同创华夏文明之恒久辉煌。   世界中医药圣地   根据史料记载,湖北蕲春的医药文化至少在唐代就已成气候,当时蕲春就有官办的医药教学机构。至宋、元、明、清,蕲春更是全国重要的药材产地和药材集散地。建国后,蕲春又是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蕲春及大别山的道地药材有一千余种,当地人民均有上千年种植、加工药材的专业技能。历代朝廷对蕲春的药材资源和医药文化都极为重视,苏东坡、韩愈、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也为此留下许多称颂文辞。正是在这片热土上孕育了伟大的医药学家、医药之圣——李时珍。他用朴素的唯物论观点,抚去沉尘渍垢,重修本草,完成了《本草纲目》宏篇巨著。总结了明代以前我国医药的伟大成就,开创了诸如肾间命门学说等中医治疗理论及治疗方法,并对当时进入中国的一些国外本草进行了分类、整理、译名。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引导了世界医药科技的发展。《本草纲目》奠定了日本医药学基础,他的植物分类法比西方植物分类学鼻祖林奈早170年。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吸取引用了他的理论和例证,世界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对他如此评价:十六世纪以前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并亲自来到蕲春缅怀纪念。原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曾两次题词,称之为“医药之圣”。蕲春既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药材资源优势,又有厚重的中医药历史文化积淀,更有其伟大代表人物李时珍及其辉煌巨著对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从四百年前到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均具备有感召世界的影响力。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的版图上集如此众多中医药资源于一身的区域绝无仅有,故蕲春享有“世界中医药圣地”之美誉是实至名归、名正言顺。   历史悠久的蕲春医药文化   蕲春以“水隈多蕲菜(水芹菜)”得名,历史上另称蕲阳、齐昌、蕲州。自唐代以来,至宋、元、明、清各代,蕲春均为州、府及县治所在地,经济、文化发达。唐代《蕲州志》记载:“立有医学,学生15人,设医学博士、助教各一人”。此为最早记载有医学教育的地方志之一。“且向朝廷进贡的常有白花蛇、乌梢脯等名贵药材,每多于相邻各州”,如此悠久的医药文化使当地人民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说。在宋代,蕲春是长江中游一带的药材贸易集散中心。当时蕲州药肆林立,药肆中配有现成的药方,备有煎熟的汤药出售。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如此纪录:“八月十五日......是日,买熟药于蕲口市,药帖中皆有煎者所须,......此等皆客中不可仓促求者。药肆用心如此,亦可嘉也”。由此可见,蕲春中医药产业在宋时的兴旺及服务手段的完备。明代更是一个蕲春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建立了严格的医药制度,设立医药机构,发展医学教育,制定收购和检验药材的标准。官办医药机构相继出现,医学教育得到社会极大重视,有“路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之说。故名医辈出,人才济济,李时珍就是其典型代表,蕲春也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药材产地和集散地。   便捷的区位交通   蕲春地处鄂东边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素有“吴头楚尾”之称,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交界之地,历来为水陆交通要冲,商品集散中心。今日蕲春南临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鄂皖等国家级公路均穿境而过。从蕲春驱车7小时至上海,11小时至北京,6小时至三峡,4小时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