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协状元》与《琵琶记》 异与同
《张协状元》与《琵琶记》 异与同
摘 要:《张协状元》南戏早期成熟戏曲的代表,《琵琶记》是后期南戏代表作品,二者都是状元婚变戏,故事情节相似,但由于创作者身份的不同等原因,二者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将对二者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张协状元》 《琵琶记》 异与同
《张协状元》与《琵琶记》都是状元婚变戏,《张协状元》南戏早期成熟戏曲的代表,《琵琶记》是后期南戏代表作品,被称为“南戏之祖”。二者故事情节非常相似,都是因为科举制度带来婚变,穷秀才中状元后抛弃糟糠之妻,但最后又实现团圆的故事。但由于创作者身份的不同等原因,二者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将对二者进行分析和比较。
首先,《张协状元》与《琵琶记》都表现了封建社会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在《张协状元》中,张协对科举功名的追求和迷恋,厄难中的困顿和无奈,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时到实用和权变,发迹后到变脸和扭曲,以及最后对传统到皈依和屈从,其可叹、可怜、可鄙、可恶,无不刻画得入骨入髓。人物形象立体、丰富而复杂。事实上,作者刻画的不仅仅是张协一个人,而是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张协是封建士子中的一个代表。从张协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士人的内心世界,反思中国传统士人到到精神机制和人格结构。作品对传统人文性格进行了深刻到反思和清醒到理性批判,但这一切并不是作者强加上去的,而是从人物和场面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在《琵琶记》中,主人公蔡伯喈倒不及张协醉心功名,但是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从蔡伯喈父母及邻居的态度中可见一斑。新婚不久的蔡伯喈被家长逼着参加科举考试,张大公参加了“蔡公逼试”的家庭会议,张大公在劝说伯喈赶考时说:“秀才,你为甚十年窗下无人问?只图一举成名天下知。你若不锦衣归故里,谁知你读万卷书?”还诸如此类说教的话,如“幼而学,壮而行,怀宝迷邦,谓之不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张大公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从他的话,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在社会上的影响。
封建社会等级、伦理观念、以及男权中心制度也使人性发生了扭曲。张协之所以醉心功名,无非是为了改换门庭,改变自己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状元之后张协抛弃贫女,也是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已发生变化,认为贫女配不上自己,而且在等级森严的朝廷里贫女无法帮助其往上爬。后来张协丧心病狂刺杀贫女,贫女被救后却还隐瞒实情,体现了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弱势和无助。《琵琶记》中的牛小姐,循规蹈矩,从各方面来说都符合大家闺秀的标准,然仔细一想也是令人痛心的。她恪守清规理教,“妇人家不出闺门”,“独坐爱清幽”。她从不伤春,也不知道为何要伤春,看到丫头们伤春她还予以斥责,迂腐而刻板。从某个角度来说,她的人性受到了封建制度的扼杀。
其次,《张协状元》与《琵琶记》中都有一个相似的角色安排,在《张协状元》中是李大公,在《琵琶记》中是张大公。他们俩都是古道热肠、仗义疏财、信守诺言,又都是中老年男性,被人尊称为“公”。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是配角,但在故事情节发展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张协状元》中李大公资助王贫女,使贫女能够在破庙中生存下来;他资助张协上京赶考,结果张协中举得官;后来张协变心,将贫女打落坑中,几乎丧命,又是李大公救了她。如果没有“义公”的救助,男女主角在他们团圆之前也许已有一方命丧黄泉,也就无所谓大团圆了。而正是张太公的“俗念”促成了蔡伯喈的赶考,也正是他的古道热肠、雪中送炭使赵五娘度过难关,最终夫妇团圆。李大公和张大公在戏曲中起着一种串连的作用,使前后情节连接得更加紧密,在剧情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由于他们都是配角,有着置身事外的优势,具有“超越性”。作者还让他们担任了自己的代言人,让读者感到作者在叙述和评价故事和人物。
此外,《张协状元》与《琵琶记》都有相似的结局――强扭的团圆。在《张协状元》中,贫女因任王德用作父,阴差阳错成了富家小姐。在梓州,张协应允王德用招婿,没想到新婚之人正是贫女,也算是完成了所谓的“夫妻团圆”。事实上,贫女由贫变富只是偶然的,是作者制造“大团圆”结局的苦心安排,这种团圆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团圆,而是更深刻地揭示了贫富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琵琶记》里,牛小姐和蔡伯喈结成“金玉良缘”并非牛小姐的本意,她只不是顺从了父亲的安排。蔡伯喈已有发妻,也是她始料未及的,她也是受害者,但她居然没有大的感情波动。诚然,牛小姐是善良的,但牛小姐最后“深明大义”,成全了蔡伯喈的全忠全孝,她并不是从自己的感情出发,也不是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她的依据是礼教。作品中牛小姐这样一位大贤大德、几近完美的形象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表现了封建伦理制度对女性的毒害,蕴含了浓郁的悲剧色彩。因此,虽然这两部戏都是大团圆的结局,但在强扭的大团圆表象之下,揭示的却是更深刻的、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
当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