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昌城建史
南昌城建史
姓名:徐礼文 学号:2009102107 专业:09城规
南昌,一座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名城,一座孕育新中国,播撒红色革命种子的英雄城。南昌的城建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历史缩影,她的发展,充分的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源历史。让我们生长在这块红土地上的人无不感到自豪。南昌,又名豫章、洪城,为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南昌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鄱阳湖。南昌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人口504.3万(2010年)。全市通行赣语。
据《尚书?禹贡》记载:在夏、商、周时代,“南昌”已被列入“扬州地域”范围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起争霸,南昌地区从属曾发生多次的变易,当时,南昌处于楚之东,吴之西地区,故为“吴头楚尾”之地。秦统一全国,南昌属“九江郡”,但当时还没有城市之设。早在6000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3000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 直至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乃命御史大夫(后封颖阴侯)灌婴率骑平定江南。惟当时赵陀乘刘、项相争时,占据越南,即今两广及安南一部分地区。汉高帝恐他窥视中原,乃于汉高祖六年(公元201年)命灌婴建立豫章郡,翌年开始筑城据守。从此,南昌就一直是江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乾元二年,废郡置“南昌军”,南昌之名始见于此。后又改置“南昌县”,此名据说含有“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当时南昌县属豫章郡十八县之首,县境包括今之南昌、新建、进贤、丰城和南昌市区全部。明代改为“南昌府”,清代仍袭用。民国时代成为江西省会,同城分置南昌、新建二县。北阀后废府,而县名不变,可是南昌之名相沿最著,普通称南昌,即可代表省会,无不以“南昌”二字为省会之。 随着南方封建经济的发展,灌城已不敷应用。唐初,选定灌城之西北隅,重筑洪都新城,较灌城扩大一倍有余,因建于唐代,故称“唐城”。城建成后,原设在灌城的府署道衙,如洪都总管府、`都督府和江南西道的治所等,均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迁驻新城内(今中山堂),所以此城又称“府城”,《滕王阁序》首句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源出于此。南昌叫过洪州、豫章城、灌城、钟陵,明朝叫过洪都府,隋朝、五代国也叫洪州,后又叫洪都城。 至于南昌为何叫洪城,一说为洪姓家族曾为南昌的名门郡望,另一说是因为南昌地处赣江,鄱阳湖和长江,两江一湖的交汇地带,“襟三江而带五湖”,历来洪水肆虐,这里的先民饱受洪水之苦。面对天灾,他们没有一味的埋愿老天的不公亦或迁徙他所安家,而是勇于直面大自然的考验,在一股韧劲和一腔信念的支持下,每遇洪水都能战而胜之,是他们保证了南昌的繁荣。为了使后来人居安思危,并让治水精神能千古永驻,先民们就用“洪城”二字树立起了一座不倒丰碑。 唐城,是用青灰色巨砖砌垒,石灰勾缝,不仅坚固,气势也更为雄伟。此时,洪州已是江南一大都市,人烟稠密,商贾云集,城内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宫苑寺庙,滕王阁亦在此时高耸赣江之滨。官府巨宅亦沿着地势拔地而起,所谓“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和“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就是形容当时当地的情景。 在历史长河中,洪都城曾经历过多次重大的变迁、发展和维修,有史料可查的有: 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洪州都督李景嘉继续扩大增筑,全城辟为八门。 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韦丹出任洪都观察使,又进一步将城扩建,周围达二十余里,各门之上均建有敌楼,每逢春秋佳日,常在此宴客、避暑、放风筝、登高眺望。这种风俗在唐代甚为流行。 宋代的洪州城,在唐城的基础上又继续扩展近一倍,周围达三十一里,现今的青山路口至贤士湖一带都属于城内的范围。共设城门十六座。 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秋,大水毁城三十余处。到仁宗时,知州赵概调遣民力用石砌筑章江门外江堤200余丈,此为南昌城建史上用石筑江堤之始。 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李纲帅洪州时,由于城北沙阜高涨,几与城齐,乃令截去城东北隅一角,城移进三里左右,废去北廓、故丰,广丰、望云四门,全城剩留十二门。 直至明代,朱元璋亲来南昌,以城滨临赣江,不易守御,乃命都督朱文正改建南昌城,将西城墙收缩内移三十步,城高二丈九尺,厚二丈一尺,周长二千七十丈(约7000米,仅宋城之半),加浚濠三千余丈,废井步、仓步、观步、宫步、洪乔五门,留有七个城门。从此,这座古城墙才固定下来。清照明制,没有变更,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扩大市区,乃将这座古城拆毁。
南昌位于赣江中下游,抚河交会之处,江中有大大小小约二十余处沙洲,还有几个墩滩,如应章墩、吉安墩、罗家墩、猪婆滩等。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十五年出版的南昌地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