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统文化第八章第三节
2.人生礼仪中存在农耕文化印记 耕地是汉民族最主要谋生手段,也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景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事项,从子嗣繁衍、婚丧嫁娶、丧葬方式等各类有形的民俗活动,甚至人生态度、伦理道德、审美意象等无形意识形态,皆与农耕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派生渊源关系。 二、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中国古人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人生智慧是“天人感应”。传统节日是“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除了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外,更主要的是“天人合德”。这种理念一直影响着历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 节庆仪礼中,人们希望通过祭拜天地和神明等各种仪典,达到与神明沟通的美好愿望,使人事的活动染上自然的色彩,自然的运行打上人类伦理的烙印,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中秋祭拜 三、凝聚情感的民族认同 中国的民族传统节庆和人生仪礼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由各民族集体创造、约定俗成、并口传心授传承和延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大量的民族记忆。 过年— 全球华人共同的节日 不论是国家的制度规定,还是民间约定俗成,节日和仪礼一旦形成,得到全社会的公认,就成为广大民众的文化财富,包含着全民族最大限度的心理认同,获得全体成员的自然尊奉,进而产生了某种行为或心理上的约束力。 祭祖传统 四、贵和尚美的心理追求 向往美好,追求安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永恒不变的主题。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状态,形成了向往稳定、追求安详美满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美好愿望在传统节日和人生礼仪中得到了较好的表现。 福禄寿三星图 张贴福字 五、宗法文化的伦理观念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政治体制上体现出宗法型特征。在宗法制度下,人们重视血亲人伦,讲究礼教道德、长幼尊卑。宗法制社会形态下的一系列要求在传统节日和人生仪礼中得到了体现和依托。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人生仪礼中,几乎都有礼敬祖先、尊老爱幼的仪式或内容。 给长辈拜年 成人礼跪拜父母 课后练习 1.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是 。(天人合一)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 。(追求和谐,向往美好) 3.为什么说传统的节庆仪礼具有凝聚民族情感的社会功能?(中国的民族传统节庆和人生仪礼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由各民族集体创造、约定俗成、并口传心授传承和延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人生仪礼,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更是民族认同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承载着大量的民族记忆。节庆仪礼一旦形成,得到全社会的公认,就成为广大民众的文化财富,包含着全民族最大限度的心理认同,获得全体成员的自然尊奉,进而产生了某种行为或心理上的约束力。) 知识拓展 1.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宇宙观。 /w_19rrlx52ip.html 2.汉族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与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v_show/id_XNDg0MTY3MDE2.html 3.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v_19rrhaobhw.html 本 节 结 束 本 章 结 束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 第三节 传统节庆与仪礼的文化内涵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节庆活动和人生仪礼把各种文化体裁、类别进行了有机整合,成为中国人生活样式和生存状态的生动写照。所有的传统节庆仪礼经过历史的淘洗已经有着极强的人文内涵,充满了触动人心灵的力量,发掘这些动人 的魅力是重新振兴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 课前导入 北京“兔儿爷” 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 2010年的北京中秋节显得比以往格外热闹,除了琳琅满目的月饼外,中秋节上又增添了一位可爱的新成员——形象大使“兔儿爷”。 其实,“兔儿爷”对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中秋节供奉他是老北京特有的风俗。在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标识渐渐被人们淡忘的时候,推出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和地域特征的“兔儿爷”,不仅能为节日消费提供一个文化符号,也将唤醒市民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亲近和认同。 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赋予传统节日仪礼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它自身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才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今天,挖掘节庆仪礼文化内涵,让这些传统节日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法奥机器人 FR5用户手册V3.3.2.pdf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地方、校本课程川教版可爱的四川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湖南省武冈市2025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VIP
- 解读《GB_T 44304 - 2024精细陶瓷室温断裂阻力试验方法 压痕(IF)法》.docx VIP
-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二年级上册3.7 尺子乐园教学课件(2025秋).pptx VIP
- 100t履带吊安装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年租房合同范本(可直接打印)与租房合同范本(标准版) .pdf VIP
- 物流园区安全管理手册.doc VIP
- 商务英语词汇大全最新完整版本.pdf VIP
- 毕业论文-基于Arduino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与实现.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