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医学非防医学专业物理因素
* 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它组织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免疫功能低下。 这些变化主要是一些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病理性变化. * 这种现象为听觉适应,是一种生理保护现象。 * * 感音性耳聋,是指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的一种疾病。多由于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引起的耳蜗、听神经和听中枢的病变,使传入内耳的声波不能感受而致,尤其是暴聋者,病势急骤,可于片刻内达全聋,病变亦往往为不可逆性。 * * * 声级是通过滤波器经频率计权后的声压级,单位也是分贝。A声级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用作噪声卫生评价的指标。 * * * * * * 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将生产性振动相对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whole body vibration)。这两种振动无论是对机体的危害还是防治措施方面都迥然不同。 接触机会常见于使用风动工具(风铲、风镐、风钻、气锤、凿岩机、捣固机、铆钉机等)、电动工具(电钻、电锯、电刨等)、高速旋转工具(砂轮机、抛光机等)的作业。 接触机会常见于在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拖拉机、收割机等)上的作业或在作业台(钻井平台、振动筛操作台等)上的作业。 * * 左 1 海上钻井平台 右上 振动筛 右下 采矿船正在运回水晶 * 全身震动对人体影响: ①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心肌局部缺血; ②消化功能:肠蠕动,胃酸分泌功能↓ ③运动病(眩晕症):由不同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反复过度刺激前庭器官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反应症状。 ④内脏移位: 局部症状: 1.患病初期表现为手部发麻、发僵、疼痛,四肢无力和关节疼痛,多在劳累和受到寒冷刺激后发作。夜间疼痛严重时,可影响睡眠。 2.常在下午出现四肢无力,重时可出现手部发冷、浮肿、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肢端动脉血管痉挛,表现为间歇性手掌和手指发白、发凉、发紫,手指及关节变形、肿胀或萎缩,以及手掌皮肤增厚等。 全身症状: 1.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头痛、脚痛、脚部皮肤发凉等。 2.患者常伴有程度不同的神经衰弱,如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等。 3.女性患者容易出现月经紊乱,孕妇容易发生流产、早产。 4.人体长时间受到强烈振动,可导致内脏移位。 * (4)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 使用重型车辆或拖拉机的驾驶员,X线检查胸椎和腰椎出现早期退行性改变、椎间盘脱出症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全身振动伴长时间的强制体位是导致骨骼肌疲劳的主要原因。 * * * 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或热辐射强度很大时,人体的对流、热辐射散热受阻,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汗液蒸发散热会受到生产环境中气湿和气流的影响,若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过大、气流小时,此途径散热效率会明显降低。机体在环境的受热和体内产热明显超过散热是,则会出现热蓄积。 * 当生产环境温度达皮肤温度35以上时,对流和热辐射受阻,主要以汗液蒸发的形式散热。 当蓄热过量,超过人的中心体温时,机体发生中暑,中心体温38度为生理应激的上限值。 中心体温:下丘脑灌流血液的温度,但一般以直肠温度表示。 实验证明,体温>42℃时蛋白质可变性;体温>50℃时,数分钟后所有细胞均死亡。尸检发现脑、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肺、肝、肾等有病理改变;胸膜、腹膜、小肠等有散在出血点。 在高温环境,当中心血液温度增高时,热敏神经原发放冲动增加,导致皮肤血管扩张,皮肤出汗;大量血液携带热由内脏流向体表,热在皮肤上经对流和蒸发散去。 若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只能通过蒸发散热。环境热+代谢热大于散热,机体蓄热。处于高度热应激(heatstrain)状态。若超过体温调节能力,出现过热(hyperthermia)。 * 环境温度愈高,劳动强度愈大,人体出汗量愈大。一般高温工人出汗量达3000-4000g/日,经汗排出盐达20-25g/日,大量出汗可致水盐代谢障碍。 出汗量是高温作业工人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一个工作日出汗量6L为最高限度,失水不应超过体重的1.5%。超过生理上限则导致热痉挛。 大量出汗造成的水盐丢失,可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引起热痉挛。 * 这种供求矛盾使得机体的循环系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差↑ 高温作业时,心脏要向高度扩张的皮肤血管网输送大量血液,以便有效地散热;又要向工作肌输送足够的血液,以保证工作肌的活动并维持血压。大量出汗丧失大量水分和体液转移至肌肉而又使有效血容量减少。供求矛盾导致循环系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高温工人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