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国文网之整合应用
高中國文網路之整合應用
北一女中 歐陽宜璋 於98.10.12
【分享大綱】
0.楔子:數位英雄宴──切割與再製作
一.數位典藏之必要與危機
(一)數位典藏之不易與變易
(二)國文教學運用數位資源之必要
二.觀海聽濤:超乎象外,得其環中
(一)掌舵引航:帶得走的能力
(二)善用資源
三.〈夏之絕句〉:範文教學設計
(一)課前引導
(二)活動設計
四、選文的帶狀延伸:「城市文學與記憶」的規畫
(一)設計理念
(二)實施流程
(三)內容概述
(四)活動設計:〈夏之絕句〉簡案
五、範文的延伸與串連
(一)從〈夏之絕句〉到核心篇目的四季:文言文學習網站
(二)從跨科整合的方向尋找支援
(三)網路的自由創意與使用規範
推薦書目
六.尾聲:〈夏之絕句〉的移動美學~從學校到公園
(附錄一) 高中國文台灣啟航(桃園篇)
(附錄二) 線上測驗系統整班註冊說明
0.楔子:數位英雄宴──切割與再製作
2009年9月15日,台北聽障奧運以「辦桌」的方式進行閉幕,其中的主菜有「甜不辣、牛肉麵、佛跳牆、魯肉飯、蒸魚和綠筍焗鮮蝦」等道地小吃,而烹調的原料,包括「鹽、糖、醬油、蔥、薑,肉臊、魚板及牛肉、魚、蝦、飯、麵」等,隨著菜色的不同就有不同的搭配,理想的教材也是可以切割組合並且合法再製的,中央研究院的「後設資料組」將其圖示如下:
未切割
只能找到教學活動1筆資料
切割
能找到教學活動、素材、學習單
、投影片4筆資料
組
合
+ = 新的課程
切割的素材 新教材
從切割出再搭配其他教學活動就可以形成另外一個教學活動,這是學習物件切割後可組合的特性。
圖-1 學習物件搜尋示意圖
一.數位典藏之危機與必要
不論是實體書或網路書寫都是金字塔的結構,菁英總是極少數的存在。也因為網路的自由是這塊虛擬空間最大的美好,最不必要的就是打著文學革命的大旗幟,欲發動精緻書寫、精緻閱讀的集體活動,如『救救文學吧!』或『我們才是文學的未來!』之鳴,那種樣子,與其說英勇,不如說自以為是。
這是筆名「九把刀」的柯景騰在《依然九把刀──透視網路文學演化史》的觀點。九把刀認為:要提昇學生主動閱讀的風氣,與其提供大量的閱讀策略,不如讓作者回歸自己的靈魂,努力創作出足以吸引不同閱讀板塊的好作品,讓閱讀愉快地跳躍。
(一)數位典藏之不易與變易
地球是平的,媒體和網路無所不在。當學群分流化、價值曖昧化之後,網路叢林裡沒有什麼不可以,人往往迷失在聲光幻覺中。勝者固然是王,敗者死了也可以重來一次,而人與人之間的進退應對似乎少了一些分寸可循。在現代優勢文明的弱肉強食之下,「殺很大」的電玩永遠比四書五經清涼養眼;如何把耐人品味的美感作最好的保存、詮釋與典藏,是維持優質文化的最佳途徑。台灣「數位典藏」最傲人的典範,是故宮博物館的「時尚故宮。數位生活」。走進故宮博物館的行動式學習入口網,宛如身臨其境,近距離的欣賞千百來來王者才能把玩的國寶。其中榮獲國際3D動畫首獎的《國寶總動員》,以國寶級的嬰兒枕、玉辟邪、玉鴨等為主角,描述三個主角去尋找從翠玉白菜上飛走的螽斯之歷程,在13分鐘的動畫裡,不但突顯了故宮文物的精緻與重要,也展現了故宮數位典藏的成效。
在數位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的今天,如何在眾聲喧嘩中找到自己的特色,還是必須「入林」才能「見樹」,先有「時時勤拂拭」的靖節,才能心無罣礙,「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以教授〈夏之絕句〉一課為例,簡媜先寫童年捕蟬的回憶,再寫蟬聲與禪心,文中以簡單的筆觸,寫蟬聲的珍貴與禪心之清涼,很難用具體的圖像或動畫去呈現:
○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聲;捕捉了素材,卻找不到靈魂
〈夏之絕句〉以蟬聲貫串全文,蟬聲齊鳴是夏日的回憶和校園的清唱。
○凡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刻意的擷取素材,來填塞課程,會填塞太多感官印象;因此媒體的運用,要能入能出,既要有「時時勤拂拭」的尋覓歷程,也不能刻舟求劍,將別人因時因地的創意生搬硬套。
(二)國文教學運用數位資源之必要
高中國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