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年级语文教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年级语文教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案(语文版) 第一册 《忆读书》 教师寄语:书尤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有关常识。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深入理解作者读书的体会,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 2、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内容要点。(这一步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思想内容要点:⑴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⑵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⑶读好书。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2、细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幼时读过那些书籍?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再读课、品味语言 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五、感受读书,总结归纳 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 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风筝》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3、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过程:一、走近鲁迅 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 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     小说集《呐喊》14篇,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作为代表作,深刻地勾画了一个贫苦农民阿Q典型形象,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苟且偷生,内心麻木不仁,用幻想来战胜困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散文集《朝花夕拾》10篇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私塾生活的乏味与压抑,那时候,老师只让学生终日读书、习字、对课,连发问也不允许,让他非常怀念百草园。这怎么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呢?     还有杂文、文学批评等体裁。     我们知道,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因为当时有感于中国民众的普遍的麻木不仁的心态。鲁迅决心寻求救国真理,唤醒民众。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文学斗士,小说集《彷徨》题诗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正是他在那个时期作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真实写照。我们下去之后可以多接触鲁迅,多了解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至今还在不停跳动的火热的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发人思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亦如此,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忏悔的种子?    2、说说是作者发生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