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149年後著作權法制之發展變遷.docVIP

臺灣地區149年後著作權法制之發展變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臺灣地區149年後著作權法制之發展變遷

臺灣地區1949年後著作權法制之發展變遷 本文刊載於2010年10月14日中國法學會、中國版權協會、中國人民大學聯合主辦「中國著作權法律百年國際論壇」論文集 章忠信( 壹、前言 臺灣地區的著作權法制,在華人社會裡,有非常特異的發展模式,它是在沒有經驗,不被重視的情形下,被引進及建立,卻在內外極度關注,但缺乏專業協助下被修改。經過一連串的摸索、錯誤、修正與決心,臺灣地區的著作權法制,大致上已經與國際著作權法制接上軌道。 著作權法真正目的著作可以被廣泛合法、合理地接觸,而著作也可以獲得適當保護。著作權法重點,應該包括兩方面規定,一是著作權保護,一是著作權的限制與例外。前者是創作者私利,後者是公眾利益。如果認為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是要保護著作權人,就會犯下嚴重錯誤。著作權法立法目的,除了要保護著作權人,也要避免著作權人過於阻礙公眾接觸著作的機會,也就是說,著作權法要關切社會上每一方面的利益,不是只有著作權人。1949年迄今之著作權法制演變 臺灣地區著作權法制,始自日本1899年(明治年著作權法1945年年11月14日光碟管理條例2007年12月26日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規範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之許可設立、組織、職權及其監督、輔導事項;2010年2月3日制定公布,2010年8月30日施行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於第23條及第24條增訂著作財產權設質登記及申請孤兒著作強制授權利用機制,以利文化創意產業發展1949年迄今之著作權法制演變,約可從以下幾點瞭解: 一、主管機關之遞移 1928年制定公布之著作權法第2條前段規定:「著作物之註冊由國民政府內政部掌管之。」1946年11月2日內政部發布「內政部著作權審定委員會組織規程」,設著作權審定委員會,掌理著作權註冊業務,該會設委員11人至15人,由部長就部內人員指派兼任,並指派參事1人兼任常務委員。在1949年以前,這部著作權法制到底如何執行,在台灣地區並無相關資料可供探究。 1949年之後,著作權註冊業務由內政部警政司兼理,1958年11月恢復設立著作權審定委員會。1960年12月18日修正「內政部著作權審定委員會組織規程」,依第4條規定廢常務委員,改設主任委員,並由政務次長兼任,下設秘書人,幹事人,承主任委員之命,辦理日常工作年修正規程,主任委員人由內政部政務次長兼任,審定委員人至人,由部長就內政部職員中指派兼任。另設秘書人,幹事人,秘書政務次長秘書委員人至人,由部長就內政部職員中指派兼任。秘書人,承主任委員之命,辦理,成為業務單位,並未再透過委員會決議。 關於著作權業務之主管機關,在各國並無一致做法。有歸法務部者,如澳洲、以色列及瑞典,也有歸文化部者,如孟加拉、捷克斯拉夫著作權法內政部修正草案第條規定:「本法所稱主管機關為內政部(第項)。」「內政部設著作權局,執行著作權行政事務,其組織以法律定之(第項)。」行政院,在著作權法規定行政組織編制不適當內政部組織法草案訂有著作權局編制,以取代著作權委員會。年11月04日組織條例查緝仿冒商品的小組光碟聯合查核小組政部保護智慧財產警察大隊合作.tw)公開提供民眾查詢下載,是政府部門極為少見之資訊公開透明做法。 二、從註冊保護主義推進到創作保護主義 著作權究應採註冊始受保護,還是創作完成即受保護,有其政策上之考量。國際著作權法制發展初始,1709年的「安法案(Statute of Anne)」伯恩公約第條第項定:「著作權的享有與行使,不得要求履任何形式要件。」臺灣著作權法年月日改採創作保護主義1964年著作權法第條第項規定:「內政部對於依法令應受審查之著作物,在未經法定審查機關審查前,不予註冊。」不僅如此,第條第項還明定,電影片要依法令准演,才得由著作人享有著作權年。於是,未通過審查之著作不得依法註冊享有著作權,經禁演之電影片也不得享有著作權。臺灣修正之舊著作權法,改為著作人自著作完成時即取得著作權,不必經核准註冊著作權,但仍保留著作權註冊制度年月日修正之舊著作權法再改為著作權登記制度。直到年月日修正之著作權法完全取消著作權登記制度。惟自年月日以後,無論是著作權註冊制度或著作權登記制度,其註冊或登記都僅具存證之性質,並不是取得著作權之要件。即使到了1985年著作權法已改採創作保護主義,不再以註冊為取得著作權之依據,第條第項仍規定,「不合本法規定者」、「依法應受審查而未經該管機關審查核准者」及「經依法禁止出售或散布者」,不得申請著作權註冊,這些規定直到1998年修法完全刪除著作權登記制度時,始一起刪除。「依法應受審查而未經該管機關審查核准者」及「經依法禁止出售或散布者」,申請著作權註冊原本對於所有著作權註冊或登記申報虛偽之檢舉案,於自行或經司法機關確認虛偽不實後,均會撤銷原有註冊或登記,惟自年月日起,縱使確認有虛偽不實,也僅是在著作權註冊簿或登記簿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