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至义公路莲都区联城至老竹段改建工程.docVIP

丽水至义公路莲都区联城至老竹段改建工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丽水至义公路莲都区联城至老竹段改建工程

丽水至武义公路莲都区联城至老竹段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二○○八年六月·杭州 1、工程概况 丽水至武义公路莲都区联城至老竹段改建工程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和老竹镇境内。 工程路线全长13.24km,起点为联城镇与绕城西线(拟建)交叉处,路线往西经坑口村、木杓村、黄塘源山坳、底金弄村、徐坑源村至周坦交叉路口,沿老路至红桥村,跨桥走新线至后坑村,终点为老竹镇与港前线相接处。 工程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m,大桥110m/1座,小桥30m/1座,涵洞37道,隧道2975m/2座,平面交叉7处,全线征占用土地38.2hm2(包括永久征地和临时占地),拆迁建筑物3846m2 工程估算总投资为22181.76万元人民币。工程计划总工期为24个月,建设期为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 2、环境质量 根据丽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沿线水、气、噪声的监测,结果表明: 沿线河流水质均能达到GB3838-2002的Ⅱ类标准,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水环境现状状况良好。 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所测指标PM10、NO2均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工程所在区域7个监测点中,红桥、乌石玄 村、周坦村监测点昼间、夜间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四房头、木杓村、底金弄和后坑监测点昼间、夜间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 3、主要环境影响 (1)社会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共约永久占用耕地34.91hm2,临时占用耕地为3.29hm2,总计占用耕地8.97hm2。线路涉及的联城镇、老竹镇属于浙西南山区,工程区内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可开垦农田的土地数量非常少,区域农田恢复的压力较大。本工程在可研设计阶段已经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通过进一步适当优化调整线位、路基改桥、收缩边坡等方式减少了部分耕地占用。 工程全线共拆迁房屋3846m2, (2)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内植物生产力、生物量的影响主要来自路基工程、隧道工程以及桥涵工程永久占地,以及施工临时占地对其产生影响,根据现状调查,工程沿线主要植被类型为马尾松、果林和常绿樟等次生林,工程建设造成评价区生物生产力损失约260.9t,占评价区总生物生产力的6.4%,工程建设对评价区植物生物量影响甚微。 (3)水环境影响 工程沿线涉及的河流水系为小溪,为宣平溪支流,属瓯江水系,工程在K11+450处设置红桥桥跨越小溪,并在K10+000~K11+395路段基本沿小溪左侧布设。由于小溪为山溪性河流,山洪暴涨暴落,污染物能在短时间内被迅速稀释,且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面植被较好,路面径流从路面到水体的过程中大部分污染物被地表植被截留和土壤渗透,因此路面径流对地表水环境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小溪水功能区划为保留区,根据丽水市莲都区环保局的标准确认,其目标水质为Ⅱ类水质,如果在红桥桥以及K10+000~K11+395路段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将对小溪的水质造成较大影响 (4)环境空气 施工期间工程对环境空气的主要影响是扬尘。工程所需沥青均应在丽水市的集中拌合点进行搅拌,现场不设沥青拌合站。 营运期预测结果表明由于工程等级不高,车流量不大,因此预测结果显示公路建成后各敏感点的浓度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制要求,对隧道口的木杓村也无影响。 (5)声环境 预测表明工程施工噪声昼夜间影响范围较大,根据现状调查,各敏感点与公路的距离均小于200m,机械施工时对沿线村庄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经预测,公路建成运行后,工程沿线木杓村、周坦、红桥村、后坑村、前道、乌石玄 村各预测年份昼间及夜间均符合《城市区域噪声环境标准》(GB3096-93)4类标准;坑口村、四房头和底金弄村各预测年份昼间及夜间符合《城市区域噪声环境标准》(GB3096-93)1类标准。 (6)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总量约为45553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45215t。其中建设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约40956t,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4597t,施工期是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施工期间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临时堆土场,其次为弃渣场、临时堆渣场和主线工程区。 (7)环境风险 工程线路途经村庄和集中居民点9个,大部分敏感点与线路的距离大多不超过100m,因此,若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爆炸事故,将直接威胁到前几排民房内村民的人身安全,有毒有害气体还可能污染周围的环境空气 工程线路小溪河段属Ⅱ类水功能区,若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该路段或桥梁及其附近发生交通事故,有毒有害物质(如危险化学品等)将泄漏进入水体污染水体,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防范,并加强相应的安全管理。 4、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1)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