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民在城市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doc

军转民在城市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军转民在城市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PAGE PAGE 1 军转民在城市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路径研究 绵阳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2年11月30日) 摘 要 本课题正是从该目的出发,以国防科技资源的经济性为主要研究方面,破除认识上的误区,探讨军转民的有效运行模式,使军工科技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军工科技资源的存在,又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军转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军工科技资源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头之一,在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中,怎样建立一个有效的平台,把军工科技资源、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所、高校和中介机构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各技术创新要素的竞争力和整个城市的竞争力,是一个更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军转民 城市技术创新 作用 路径 综 述 国防科技资源拥有强大的技术、资金、设施和人才优势,它具有国家安全性和经济性两重属性。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局势的变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在研究怎样对国防科技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即军转民),以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并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我国军转民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障碍急需铲除。借鉴它国的经验,正确分析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特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军转民发展的运行模式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分析:冷战结束后,由于前苏联的瓦解,军备竞赛逐渐停止,美俄开始裁减战略核武器,签定了START- I,START-Ⅱ协议。与此同时,国际上召开了以“科学与世界事务”为主题的帕格沃希会议。帕格沃希会议还出版了《无核武器世界——愿望还是现实》一书。此后普遍裁军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强烈呼声。裁军势必导致国防科技研究发展的萎缩,其出路必然把部分军事研究发展工作转向民用领域。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高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争夺为核心内容的民用企业迫切需要高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来充实和改造自己,而国防科技工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拥有最优秀的人才和最超前、最先进的技术、设施及研究成果。因此寓军于民和寓民于军不仅是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观愿望,而且是客观的需求。德国经济学者H.Wulf1994年著文指出:军转民不仅包含由于冷战结束后预算的限制造成军事力量的缩减,而且还包括财政上的转变,研究与发展方针的修改,军人的重新组合,军营、地面财产和军用基础设施的重新利用(包括改为民用),以及军事装备的拆卸或毁灭。 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已持续了近80年,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的国家已达到50%。熊彼特1934年首篇英文版文章《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Instability of Capitalism)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的提出创新理论。曼斯费尔德(M.Mansfield)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学者认可并采用。迈尔斯(S.Myers)和马奎斯(D.G.Marpuis)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弗里曼(C.Freeman)1982年在《工业创新经济学》(The Economisc Industrial Innovation)修订本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的首次商业性转化。缪尔塞(R.Mueser)在80年代中期做了较系统的整理分析。费里曼1987年在考察日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强调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随后,部分国家和学者都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中的摸索。但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分析:李仲篪、刘立新1997年对国防科技成果的转化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模型和图表描述的工具,建立了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进管理模式。金朱德,安卫民?1998年对国防资源的二次开发和重新配置进行了新的定义。赵阳辉1999年对中国国防科技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国防科技创新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的不同之处,提出了国防科技创新系统的构想。黄忠2002年分析了军转民的必然性、内涵和困难,提出了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国防科研军转民的有效途径。石定寰等人1999年研究了国家创新系统的现状与未来,建立了系统模型,探讨了运行机制。黄鲁成2002年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及功能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运行模式。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看出,对军转民和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而且,怎样将军转民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怎样研究以城市为依托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的领域,还很少有人涉及。本课题正是基于此而进行的,以期在理论上提高一点,探讨一种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 本课题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