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曲阜及相关情况
孔林谜
在山东曲阜的孔林有这样一奇:万树成荫,乌鸦不栖;百草丛生,绝无蛇迹。然而,孔庙里却乌鸦成群,早出晚归。为什么乌鸦只栖孔庙不栖孔林?为什么孔林草中无蛇,却有不少外界罕见的昆虫和植物?千百年来,这一直是一个谜。
相传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散播儒家思想、推行新政时,得罪了不少 权贵们宋国的大司马桓魋便是其中之一。桓魋依仗权势,年纪轻轻的就开始大修坟墓,一个石椁做了三年还没有完工,不知累死了多少工匠,他还准备着自己死后用活人殉葬呢。孔子到宋国讲学时听说了这件事情,痛斥桓魋专横跋扈,胡作非为,说他用活人殉葬太狠毒了。这些话自然会传到桓魋的耳朵里,把他气得要死,加上他惧怕孔子有学问,担心早晚一日会抢了他的官,更是恨之入骨,决心非废除掉孔子不可。? 孔子周游讲学都是因陋就简,非常艰苦的。这天他正在一棵大檀香树下授课讲学,忽然蹿出一帮气势汹汹的恶人,持枪弄棒地朝孔子他们杀来,同时还有一帮家伙挥舞着斧头去砍大檀香树,一边砍一边叫唤着:“我叫你教!我叫你教!”不用说,孔子便知道是桓魋指使干的。弟子们一面拼命抵挡,一面催孔子快快离开。欺人太甚!孔子不顾弟子们的一再催促,他一面顽强地抗争,一面和那帮恶人理论,那可真叫“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讲不清”啊!这时,桓魋也带了一伙人赶来了,赤膊上阵,又杀又打,形势更加万分危急。孔子怅然泪下,对天叹道:“仲尼一生为民、为国家谋福利,苍天在上,壮志难酬,却要丧生于奸臣小人之手,天道不公啊!”话音刚落,飞来一大群乌鸦,如神兵天降,向桓魋一伙恶人发起攻击,用嘴啄,用爪抓,用翅膀拍打。桓魋一伙恶人又惊又怕,抱头鼠窜,四处逃命。从此,这一大群乌鸦就跟随着孔子,成了孔子师徒的卫队。后来孔子师徒回到曲阜,这一大群乌鸦便跟随着孔子来到曲阜,直到孔子死后,它们就守护着孔庙,为孔子守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一群孔子的乌鸦兵就一直早出晚归住在孔庙。尽管孔林近在咫尺,也是古木参天,苍翠如黛,乌鸦们飞来飞去的却从不进孔林,所以又有“孔林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的说法。还有,乌鸦们天天夜宿孔庙,朝出暮归,却很少有粪便留在孔庙。您说奇不奇,怪不怪?这些现象又被现在的人们说成是中国四大生态之谜中的一大谜,谁也无法解释。可是,曲阜的老人们却把它当做了晴雨表:乌鸦叫,天气晴;乌鸦不叫,天变阴;乌鸦出去立刻又回来,很快就会下雨;乌鸦试风起大风,经验丰富的人据此还能够知道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呢。
神道尽头即为孔林大门。一座高大的六柱木石牌坊,上书“至圣林”三字,传说此牌坊为清雍正所间所立。在至圣林内的通道两边,左边植柏七十二棵,象征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右边植柏七十三棵,喻指孔子七十三岁而终。
孔子死于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97年)四月已丑,距今已有2470多年。他归葬时这里尚为一片荒地,占地不过一顷而已。学生们担心日后祭扫时寻不到老师的坟墓,于是,“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算是为孔墓作了一个标记。想不到的是,孔子地位随后不断提高,历代各朝间有赐地,孔家后人也不时植树补林。现在的孔林,占地三千亩,古树十万棵,几乎成为一片原始森林了。
孔子墓是一定要拜谒的。那快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的石碑并不高大,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恢宏气派。孔子墓和时下的富人墓或者富人的老农先人墓相比,不知要寒伧多少。孔子墓东面为其儿子孔悝墓,南面为其孙子孔及墓。这种携子抱孙的“品”字形墓葬格式,据说可以荫及孔家千秋万代。说来也是,孔子不过是一个乡村的穷教书先生,他的思想却成为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道德“圣经”。而孔氏家簇也是瓜迭绵绵,七十余代子孙,遍及世界各地,生息繁衍几千年。自孔子归葬孔林开始,其后代从冢而葬,延续2400多年未有间断。有人考证,孔林现有十万多座坟墓,他们均为孔氏后裔。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我来时正是六月中旬,丝毫感觉不到有怎样的寒气。高大的古树郁然青葱,许多藤蔓灌木纠缠而生,绿草如毡,样样野花撒满林间。孔林里的树木要,因是人为种植,株与株之间留有间距,密度过疏,故而每棵树的周边阳光能够普照,倒是有几份明媚的气象。在两棵树的中间空地上,野草的长势放肆无忌,几乎有了丛生的迹象。一群穿着印有“曲阜师范大学”短衫的青年男女,或坐,或躺,他们在静静地看书。如果他们朗朗而读的话,我相信孔子老师是能够听得见的。
孔子墓西边有一座三间小屋,此处石碑上题有“子贡庐墓处”。孔子归葬时子贡正在南方,他不久来到曲阜,并在孔墓前结庐守灵六年。六年,有多少升官发财的美事可以去做,学有所成的子贡却心无旁鹜,尽守孝道,实在让人感动。
子贡还特地从南方带来一棵楷树苗,种植在老师墓前。据说那样参天楷树在清康熙年间遭雷电焚毁,后人有感其事,将枯干图像刻于石碑上,以志纪念。楷树又名黄连木,是极为稀有珍贵的树种,我曾在大理蝴蝶泉边看到过,此乃芳香木也。楷树坚韧而纹理细腻,躯干疏而不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