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12章 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湖泊效应 由于比热与热容量的差异,在太阳照射时,湖泊周围的地面升温比较快,导致大气的加热上升;而湖区由于水体热容量大,温度升高缓慢,温度相对于周围地面比较低,空气在这里下沉,从而产生了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局部的大气环流。 湖泊效应 沙漠化效应 植被层的反射率15-20%;裸露地面为35-40%。 裸露地面的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 由于沙石的比热小,白天在阳光下,地面强烈增温,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强。 又因为空气干燥,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 为了维持热量平衡,那里的空气会下沉,压缩增温。 由于下沉的空气干燥,使得气候进一步变干,从而导致植被的进一步减少。 ——加剧空气干燥 沙漠化效应与水、气、生相互作用 灌溉、绿洲效应 洋面封冻效应 增大了洋面的反射率,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 湖泊效应、沙漠化效应、绿洲效应 举例说明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举例说明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正、负反馈 思考题: 强有力的证据显示,意外至少发生过两次。 最近一次的浩劫发生在大约5500万年前,当时甲烷发生了脉冲式喷发事故,造成地球急速暖化及生物大量灭绝,这种异常的气候维持超过10万年。 而最早的一次灾难发生在2.51亿年前,在二叠纪尾声,当时发生一连串的甲烷脉冲式喷发活动,几乎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全部绝迹。 根据当时遗留下来的化石记录,有超过94%的海洋生物种类突然消失,氧气含量急剧下降,生物濒临绝种,岌岌可危。 红树林海岸——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 由于红树植物的树皮内大多含有丰富的单宁酸,该物质遇空气即容易氧化而成红色,人们就把这些可以提取红色染料的绿色植物称为“红”树林 ? 第二节 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生命活动与大气组分(O2和CO2) 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 大气运动对生物影响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生物与气候正负反馈作用 生物与大气成分 制造碳水化合物 C6H12O6 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物能分泌一些挥发性杀菌物质,例如,丁香酚、桉油、松脂、肉桂油、柠檬油等,具有杀菌的功能,称之为杀菌素。 绿化公园 百货商店 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比例示意图 街道 林地 植物对保持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大气运动对生物的影响 蒸腾作用 风媒植物 绿色长城 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植物寿命 降低植物生产率 导致植物群落变化 导致植物的死亡 生物对气候的负反馈 ——抵抗作用 生物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作用 ——促进作用 第三节 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 生命离不开水 水多少决定植物种类和数量 水质影响生物(富营养化) 生物对水质的改变 植物与水循环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水质差 透光弱 自养生物大量繁殖,溶解氧缺少 水生动物死亡 绿色浮渣 底层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毒素 生物防治水体富营养化 用水生植物来消除水中的N、P物质 水草 ??? 水葫芦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 活性污泥法:悬浮生长系统 生物膜法:附着生长系统 厌氧生物处理法 污水处理塘——生物塘 植被的作用: 1.减慢了水分大循环速 度 2.加快局部水循环 3.调节了洪水/枯水的 径流量; 4.调节了洪峰径流; 5.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月均径流量/mm 洪峰流量/mm 时间/d 时间/m 植被与水循环 第四节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湖泊效应 沙漠化效应 绿洲效应 洋面封冻效应 厄尔尼诺 第十二章 生物圈与岩石圈、 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生物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生物对岩石风化 岩石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是联系岩石与生物的纽带和桥梁 一、生物风化与岩石的分解 生物物理风化 生物化学风化 高岭石在550℃分解 细菌、硅藻常温下即可完 成这一分解 二、岩石—土壤—生物之间的关系 (一)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形成土壤 岩石—————风化壳 —————土壤 生物的作用: 形成土壤结构——团聚体 发展土壤胶体特殊的性能 生物作用 物理化学作用 (二)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纽带 岩石——土壤——生物 分解土壤矿物、转化元素的形态 保存水分 三、岩石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的形成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物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母质——是指与土壤直接发生联系的母岩或沉积物的风化产物,由于岩石的千差万别,母岩或沉积物特性的各异势必影响到土壤的性质,造成土壤种类繁多,并且有肥有瘦,有酸有碱,有砂有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