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与文明和李约瑟难题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和李约瑟难题;李约瑟的科学世界;1995年李约瑟在英国去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李约瑟:20世纪的文艺复兴人》(Joseph Needham:20th-Century renaissance Man)
英国《卫报》:
“李约瑟比20年代和30年代那一代‘较年轻的科学家’多活了20余年。回顾赫胥黎、。。。等人,他们都是以复兴人面目出,他们不仅是有创见的杰出科学家,而且在政治方面,尤其在反法西斯运动中起了主要作用。
李约瑟是其中一个主要角色,但又是一个畸形人物。”;生平;生平;学术之旅;学术之旅;1948年,他赴巴黎当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的第一位部长。
1948年,李约瑟回冈维尔与凯斯学院。
至1966年,李约瑟一直在教授生物学。
李约瑟从1967年至1976年担任冈维尔与凯斯学院院长。;李约瑟研究所;《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SCC);《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一卷 导论 ?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4 ?
第二卷 科学思想史 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6 ??
第三卷 数学、天学和地学 ? 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9 ?
第四卷 物理学及相关技术
第一分册 物理学 李约瑟著,王铃协助,罗宾逊(K.G.Robinson)部分特别贡献;1962?
第二分册 机械工程 了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65
第三分册 土木工程和航海(包括水利工程) 李约瑟著,王铃、鲁桂珍协作;1971 ;第五卷 化学及相关技术
第一分册 纸和印刷 钱存训著;1985
第二分册 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点金术和长生术 ? 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1974
第三分册 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续): 从长生不老药到合成胰岛素的历史考察 李约瑟著,何丙郁、鲁桂珍协作;1976
第四分册 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续):器具、理论和中外比较?? 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席文部分贡献;1978
第五分册 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续):内丹 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1983 ?
;第六分册 军事技术:投射器和攻守城技术 叶山(Robin D.S.Yates)著,石施道(K.Gawlikowski)、? 麦克尤恩(E.McEwen)和王铃协作;1995
第七分册 火??的史诗 李约瑟著,何丙郁、鲁桂珍、王铃协作;1987
第八分册 军事技术:射击武器和骑兵
第九分册 纺织技术:纺纱 库恩(Dieter Kuhn)著;1987 ?
第十分册 纺织技术:织布和织机
第十一分册 非铁金属冶炼术 2008 ?
第十二分册 冶铁和采矿 ?
第十三分册 采矿 Peter J.Golas著;1999
第十四分册 盐业、墨、漆、颜料、染料和胶粘剂 ;第六卷 生物学及相关技术 ?
第一分册 植物学 李约瑟著,鲁桂珍协作,黄兴宗部分特别贡献;1986 ?
第二分册 农业 ?白馥兰(Francesca Bray)著,1988
第三分册 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和林业 丹尼尔斯(C.A.Daniels)和孟席斯(N.K.Menzies)著;1996?
第四分册 园艺和植物技术(植物学续编) 第五分册 动物学
第六分册 营养学和发酵技术; 2000
第七至十分册 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和药学;
2000 ;第七卷 社会背景 ?
第一分册 初步的思考 ?
第二分册 经济结构 ?
第三分册 语言与逻辑(现已调整为第一分册) 哈布斯迈耶(C.Harbsmeier)著;1998 ?
第四分册 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总的结论(改为第二分册) 2004
;贡献;李约瑟的中国形象;李约瑟的中国形象;1994年李约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约瑟的中国形象;李约瑟效应;英国《卫报》;1989年与鲁桂珍结婚;合作者;李约瑟的科学史观;
当时乔治萨顿与李约瑟都鼓吹新人文主义的理想,他们以为如同艺术和文学一样,科学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
;当时,李约瑟还以不是“科学与中国”问题专家,但乐意在不同文化区域间传递科学知识的学者有巨大价值自居。
“在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中,所有的人是潜在地平等的,近代科学的世界主义由所有人都能理解的统一语言表达,三代和中世纪的科学与同样的自然世界有关并因此被包容在同样世界的组织与综合的巨大发展同步地成长,直到所有人类如同百川归海一样被包括在世界合作联邦中这一天的到来。”;百川归海;1955年,李约瑟在就任英中友好协会主席演讲中提出“向世界大同迈进”。他从一开始就批评欧洲人对非西方文明的傲慢与偏见,指出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对全人类普适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