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药健康】外科学-麻醉.ppt

  1. 1、本文档共1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健康】外科学-麻醉

一、控制性降压 (controlled hypotension) 定义:是指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及改善血流动力的方法。 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第七节 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保证组织灌注 严格掌握血压控制标准: 收缩压不低于80mmHg,或MAP在50-65mmHg之间,或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 MAP降至50mmHg,每次降压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手术时间长者,若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时,每次降压时间最长不宜超过1.5小时。 重视体位调节 加强监测   第七节 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吸入麻醉药降压 血管扩张药降压 硝普钠:  使平滑肌松驰,对心肌无直接抑制作用。  最大用量不宜超过10ug(kg.min),以免引起氰化物中毒。 硝酸甘油:   以松弛容量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最强,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三磷酸腺苷:  扩张外周血管作用,但不影响CO及颅内压,增加冠脉血流量。适用于短时间降压。 第七节 其他注意事项 全麻下 体位 缓慢 降压困难者找原因 严密监测 第七节 适应证 降低血管张力,便于施行手术: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动脉瘤及脑膜血管瘤手术等。 减少手术野的渗血,方便手术操作,同时减少失血。髋关节和脊柱的手术、后颅窝及显微外科手术等。 麻醉期间控制血压过度升高,防止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肌缺血、急性肺水肿等。嗜铬细胞瘤、甲亢 第七节 禁忌证 失血、低血容量性休克; 脑和心肌供血不全(脑血压病变、颈动脉内膜炎) 严重高血压和动脉粥性硬化(严重心脏病、严重糖尿病); 肝、肾功能不全; 肾移植术后。 其他:①麻醉医师不熟悉;     ②哮喘病人避免使用β受体阻断剂 第七节 并发症 全麻后苏醒延迟 反应性出血和术后视觉模糊 急性肾衰竭 血栓形成 反应性出血 脑组织贫血(拉钩引起) 第七节 二、全身低温 (hypothermia) 定义:是将机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求达到降低机体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动,以适应治疗和手术的需要。 分类: 浅低温:36~34℃ 中低温:34~26℃ 深低温:26℃以下 对生理的影响 适应证 常用降温方法 第七节 对生理的影响 低温能使机体的各重要组织代谢降低、氧耗量减少、因而耐受循环暂停的时间可有显著延长。 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量减少6%~7%,颅内压降低5﹪。 体温为25℃时,脑氧耗量仅为正常体温的1/3,脑血管阻力为正常的2~3倍,脑实质容积缩小约4﹪。 体温降低至15℃时,脑组织血流供应中断60分钟,还可以不受缺氧的损害而可完全恢复。 第七节 对生理的影响 室颤为低温时的最严重心律失常,最易发生室颤的体温为26℃~24℃。 32~30℃时:心电图改变;低于30℃时,宜用体外循环变温器。 肌松药,扶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二氧化碳在氧合器中弥散快,在氧合器中给氧的同时加入5﹪二氧化碳。 血液粘滞度增加,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凝血时间延长。28℃以下才有明显变化。 第七节 适应证 深低温(26℃以下)常与体外循环配合进行复杂的心内手术。 中低温(34~26℃):短小的心内手术,或大血管手术必须阻断动脉主干时以保护远心端的脏器功能。 浅低温(36~34℃):脑复苏及神经外科手术。 第七节 常用降温方法 浅低温和中低温可采用体表降温法。 冰水浸浴法:先放入10℃左右冷水内,再加入冰块体温度逐渐降到4℃左右。 冰袋降温法。 变温毯的应用:简便易行、降温速度较慢。 第七节 其他注意事项 常规诱导插管、肌松、扶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记录呼吸、血压、脉搏、食道或直肠温度。心电监护。 一般停止降温后,食道内温度仍可继续下降2~4℃。 复温:一俟食道内温度升至32~34℃时即可停止复温。 第七节 谢谢  西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