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虚词
PAGE PAGE 1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现对它的规律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象声词、代词等。虚词“之”可作代词用。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也可以代事物;作近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样”、“这种”等;还可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或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您”等。可作助词用,助词“之”字不单独用作句子成分,也无实义可言,经常用于一定的成分之间,帮助结成一定的关系或起一定的标志作用。可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可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用在时间副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可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文言虚词;“之”[概说]:在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大都使用了很多虚词,而且有些虚词还往往不止一种用法。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了解各个虚词的语法作用,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清楚地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关系,因而也就不能确切地理解文意。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每一个虚词的具体用法,了解这些虚词在表达意义上有什么积极作用,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体会教材中每篇文言文的意义、语气、神情、风采等等。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象声词、代词等。那么虚词有什么作用呢?用以构成文句,工整文意。例如耳、目是实字,若夹配以“而”“之”二字,联成“耳而目之”,就有灵动活跃之义。所以古书用虚词以足成文句,工整文意,随所可见。例如用“为”字,《左传·襄公十七年》:“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何以圣为?”《国语·晋语》:“将何治为?”《荀子·议兵》:“……何以兵为?”皆因句末,不加“为”字,不能成句。若加“之”字,约分为三种:1.加“之”字语句联用,增强语气。宋人陈叔方说:“老子云:‘……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叠八‘之’字,无穷之用,只在于用一助语中耳。” 语出《颖川语小》2.为句尾虚指,联字见意。《诗经·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六句中用八个“之”字,显而易见,少“之”字则文意不整。3.在句中用“之”字,以工整文句。印文题额中用“之”字。例如宋太祖赵匡胤见开封城门额有“朱雀之门”,便问赵普何不写朱雀门,加“之”字何用,赵答以助语。印章亦多加“之”字。如汉代人好以五字为印文,若位在丞相,印文为丞相之印章。后世印文取其偶数,平正,印文多用“之”字,如单名不足四字,则为“**之印”。 参见《履斋示儿编》卷十二“印文榜额有之字”条今人尚有用之。文章必用虚词才能成文。清刘淇《助字辨略·自序》说:“构文之道,不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 语出《颖川语小》 参见《履斋示儿编》卷十二“印文榜额有之字”条 总之,学习文言虚词,掌握每一个虚词的用法,对于阅读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地说,学习文言虚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确切分辨每个虚词的词性。2、准确掌握每个虚词的功能。3、正确理解每个虚词的意义。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现对它的规律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一、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一)作代词用1、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也可以代事物;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 代词“之”本身没有单复数之别,称代的对象可能是单数,也可能是复数,这在理解上或语译上就要有差别。;多充当动词的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 代词“之”本身没有单复数之别,称代的对象可能是单数,也可能是复数,这在理解上或语译上就要有差别。 语译“之”时,要了解它所称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动词过去式不规则变化默写表.doc VIP
- 计数型MSA分析表.xls VIP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501-600题) .pdf VIP
- VTE团标解读--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pptx
-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pdf VIP
- LG FCV90G2T说明书 用户手册.pdf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举一反三系列专题17.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九大题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康复科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 VIP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100题) .pdf VIP
- 城市规划项目类型与各自收费标准.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