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信息传播对高校道德教育影响及思考
现代信息传播对高校道德教育影响及思考 摘要: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过程的立体化呈现出尖锐的价值冲突和实践困惑。高校道德教育应该是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道德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伦理思考的目的在于以一种态度和思想分析信息传播现状以便使道德教育的知识性更加丰富,并在教育实践中使道德教育突出伦理目的和生活艺术,增强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传播 道德教育 伦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70 1 当代信息传播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道德教育的社会意义在于通过意识形态传播、观念传播、价值观传播、教育传播的具体实践活动构建社会稳定的价值体系和心理期待并形成社会的良性发展,是社会规范的价值习得过程。 1.1 信息营造了生活目的――幸福感错位 传播的实施其意义在于把自己的行为纳入到社会道德秩序的构建过程中并能够利用社会道德机制和受众的道德观念催化传播功能的发挥。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来自于信息的传播,当下尤为突出。因此其所营造的媒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人们的思维意识和生活方式。在娱乐化、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强大包围和冲击下,人生需要、欲望和目的的满足或实现受到挑战,幸福的定义充斥着物质化的标准,幸福感的增强在衡量标准的恍惚中出现错位。“你有什么不幸拿来让我们高兴一下”的网络流行语虽然揪扯着人们对于幸福与不幸心理体验,但信息呈现的娱乐性很高;“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爱情宣言颠覆了幸福的内涵,而媒体的重磅推出却使它成为座右铭受到了追捧;“无底线的风姿卖弄”的经营巧计虽为人不齿,但媒体的眼球经济却也成就前浪推后浪屡试不爽;“拼爹炫富”的夸张造作虽受到质疑,而来自媒体的铺垫叙述却使得物质的占有与量化成为人生幸福的最终。大众传媒利用信息营造了一种生活空间,制造着人的幸福错觉。 1.2 信息传播干扰了价值认同――道德困惑感加重 信息干扰下的价值危机可以从两个方面开看。一方面是信息本身所带来的。“小悦悦事件”媒体报道后附加的传播者的评论:施救者是为了出名!看似直白的信息呈现,却使本来美好的人性附加了功利倾向――信息传播者的信息处理考验着人们的智商,怀疑、无所适从、放弃使得价值认同没有了权威性;“老人摔倒在地,该不该搀扶”的新闻讨论――被无休止的老人与施救者之间赔偿官司的信息所挤压,施救者的无奈和气愤冲抵着助人为乐的价值传统;媒介信息的各种头条在放大人们猎奇心理的同时,更使得人们认知事物的思想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内容虽不值得过分关注,但疏于思考、被动跟风的态度使得社会价值认同没有了方向。另一方面是社会分化带来的。 社会分化特别是社会阶层的分化促使媒介发生变化,媒介资源的掌控、媒介话语体系的生成、传播的基本结构等都使信息在流动中产生倾斜。传播分化导致传播系统在价值、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分化出来的子系统与现有系统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虽是百花齐放,但恰恰也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消解,公众陷于盲从和非理性状态。青年学生在认知态度与行动的协调与融合上步入了一个艰难时期,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认同上没有了标准,选择度加大,失去了耐心,困惑感增强。 1.3 信息异化中游走――责任被淡化 信息异化一方面指信息对人的异化,来自于受众主体对信息的不当使用,为其所累而形成;另一方面则是信息自身的异化,表现为信息流动过程中“信息被异化”的客观存在。信息异化实际上是人与信息关系的颠倒。如卢梭所说:“A奴役B,不是通过暴力手段,而是通过使B处于一种不能缺少A的位置来实现的。”当今人们已经把信息看成是自己身体一部分了,人处在一种不能缺少资源信息的位置,于是,人也就反主为客,在信息中丧失主体性,“非暴力”地实现了信息对人的奴役与支配[1]。信息异化是人与信息之间关系的颠倒,是信息本意受到割裂的后果,具体表现是人对信息的过分依赖淡化了人的文化感受和情感活动,对信息的偏执、崇拜甚至是由崇拜而导致的信息恐惧,使自我认同感降低,以字符为中介的人机交流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的心理体验使行为凸显出道德情感的冷漠和责任感的淡化。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情感,不会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更不会有彻底的行为和责任。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指出:“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2] 2 当代信息传播对高校道德教育影响的伦理建构 2.1 强调媒介素养的养成 媒介素养提出的基础在于现代人在大量获取信息的同时所缺乏的信息处理能力。一般是指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接受媒介产品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写2024B0).pdf VIP
- 2025年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考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个案护理.pptx VIP
- 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doc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 VIP
- Philips 飞利浦 真无线耳机 TAT3256WT 93产品支持与说明书 操作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