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群及群落复习
PAGE PAGE 1种群和群落复习案N2要点1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特征:________: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________: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________: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______________: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__________: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增长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密度呈增长趋势 稳定型的特点:幼、老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 衰退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密度呈较少趋势__________: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_____________——常用调查植物______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_______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2)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调查动物要点2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概念: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实例:20世纪30年代,美国岛屿上环颈雉的增长“J”型曲线 模型假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X倍 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 概念:种群进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实例:略“S”型曲线 环境容纳量(K值): 产生原因: 特点:S型增长曲线渐进于K值,但不会超过K值即环境容纳量,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2、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在对待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指导意义,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要点3 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物种和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3.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概念举例图形捕食____图竞争____图寄生略互利共生____图4.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物种分布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物种分布要点4 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①初生演替:演替的过程:___阶段→____阶段→____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_____阶段 ②次生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课堂检测:1.(08理综Ⅰ)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2.(08天津)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3.(08广东生物)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电解制氢工艺》课件.ppt VIP
-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素材积累)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统编版).pdf VIP
- 1-6届汇总中南地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试题与答案.pdf VIP
-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方案范文.docx VIP
- 2024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公开招聘专技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诗化小说+课件.pptx VIP
-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 GBT35796-2025(附服务流程).docx VIP
- 项目建筑垃圾排放台账.docx VIP
- GB 50794-2012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高清晰版.docx VIP
- 中国航空学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