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唐人咏渭南诗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唐人咏渭南诗歌

简论唐人咏渭南诗歌   摘 要:唐诗是我国诗歌创作史上的顶峰,渭南是陕西的“东大门”。本文以1999年版的《全唐诗》为基础,辑录书中所有与渭南有关的诗歌及作者,并简要分析其特色,总结其诗歌创作在渭南地方文化史上的意义,认为其创作是渭南地方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唐代诗歌与渭南地方文化研究填补一项空白,也为渭南地方文化研究搜集一些资料。   关键词:《全唐诗》 渭南 地方文化 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3年度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WZYQ201208)   渭南地处关中东部,东濒黄河,西接长安,南依秦岭,北连延安,是陕西的东大门。渭南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远古时代人类初期与“蓝田人”齐名的“大荔人”遗址,也有“禹门口洞穴堆积”遗址。有沙苑文化、龙山文化、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等。其绝本经典,记载着华夏民族的悠久历史。周秦汉唐两千年间,渭南一直都是都成长安的京畿重地。风景秀丽的合阳洽川,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关雎》的发源地,西岳华山,被称为“华夏之根”,潼关天险,被称为天下第二雄关。渭南也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历史上曾出过六位皇帝、八十多位宰相、三百多位将军。其中著名的有东汉“四知”太尉杨震、隋文帝杨坚、唐名将郭子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宋明相寇准、清明相王杰和王鼎,还有著名的爱国将领杨虎城等。他们如一幅幅画卷,代表着一个又一个时代,推动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成为这块土地永恒的骄傲。从“大荔人”到大禹,到汉代,到唐,到明清,到现在,可以说,渭南,就像一部活的史书,折射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浓缩着华夏儿女的苦难与辉煌。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顶峰,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唐一代,出现了一大批久负盛名的诗人和诗歌。而《全唐诗》是整个有唐一代诗歌的总汇。据记载,《全唐诗》是清彭定求等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编定,全书共900卷,总收诗48900余首,涉及诗人2520余人。此书卷帙浩繁,是了解唐代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重要著作,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1999年,中华书局编辑部又重新点校了《全唐诗》,此次在前版的基础上,将王重民先生的《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童养先生的《全唐诗续补逸》等几本书合而汇编《全唐诗外编》全部列入,共辑的逸作4600多首,新增作者800多人。这样,《全唐诗》总辑得诗人3300余人,总收诗53500多首,可以说是目前版本中收诗最全的一部《全唐诗》了。   本文以中华书局1999年版的《全唐诗》为蓝本,辑录文中全部的赋咏渭南及渭南有关的诗歌作家及作品,并分类整理,列举其要,略作评析,为唐诗与渭南地方文化研究填补一项空白,为渭南地方文化建设增添史料。   一、唐诗中咏渭南自然景观的诗歌   自然景观是指只受到人类间接或偶尔影响,自然风貌无明显变化的天然景观,如山岳、水域、海滨、森林、草原、地质、气候、风景等。唐诗中咏渭南自然景观的诗歌包括咏华山诗、咏潼关诗、咏渭南所辖县市地方诗等,如咏合阳洽川诗、咏韩城龙门诗、咏同洲(今渭南大荔县)和同洲冯翊等地方诗歌,还有咏流经渭南境内黄河、渭河、 洛河 “三河”诗等。其中咏西岳华山、咏潼关诗最多。据笔者统计,《全唐诗》咏华山的诗歌有19首,作者16人。其中著名的有“诗仙”李白的《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其首句为“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还有杜甫的《望岳》,盛唐诗人张说的《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王维的《华岳》,刘长卿的《关门望华山》、《华山歌》,“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古意》、《华山女》。韩愈的《华山女》全诗三十句,共二百一十字,深刻地揭露、批评了佛道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更有孟郊的《游华山云台观》、张籍的《华岳庙》、李商隐的《华山题王母祠》、郑谷的《华山》、罗隐的《仙掌》、刘象的《咏仙掌》、王昌龄的《过华阴》、杨师道的《还山宅》。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咏华山之作《途径华岳》,其诗曰:“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遁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翠萼留斜影,悬岩冒夕烟。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仿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山”。诗句间充满了帝王的金粉御气,也写出了华山的奇陡险峻,表现了一代帝王对大自然及神仙的崇拜、虔敬之心。而郑谷、罗隐、刘象、杨师道虽少有人闻,但《全唐诗》中都名录赫然,其诗也为华山文化增添了光彩。   唐诗中也有咏潼关的诗。潼关古城在渭南市潼关县城北。古潼关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它东制洛阳,西扼长安,是汉末以来东入中原、西进关中必经之地、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 、“四镇咽喉”、“百二重关”的美誉。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