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开关NdYAG激光两种治疗参数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比较.docVIP

Q开关NdYAG激光两种治疗参数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Q开关NdYAG激光两种治疗参数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比较

Q开关NdYAG激光两种治疗参数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用Q开关Nd:YAG激光的两种不同治疗参数治疗颧部褐青色痣,比较两种治疗参数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颧部褐青色痣患者52例,采用Q开关Nd:YAG激光的低能量大光斑参数(A组)治疗22例,常规高能量参数(B组)治疗30例,治疗后以色素斑片的面积大小、色度变化评价疗效。统计患者的疼痛度、停工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色素斑面积减少及色度减少较A组明显,疗程缩短,但停工期更长,且并发症比A组增多,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治疗参数均可用于治疗褐青色痣,用常规高能量参数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但患者治疗时疼痛明显,术后停工期长,且有局部色素沉着;而低能量大光斑参数疼痛轻微,停工期较短,疗效相对稍差。   [关键词]褐青色痣;Q开关Nd:YAG;激光   [中图分类号]R75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6-0648-03   褐青色痣(Nevus Fuscoceruleus Zygomaticus,NFZ)又称为获得性太田痣样斑(Acquired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后天的特殊类型的色素性疾病,最早在1984年由Hori等报道,故又称为Hori氏痣。主要表现为颧部、颞部、鼻根部、眼睑部、前额部发生的两侧对称性的灰褐色色斑,组织学主要表现为真皮浅层弥漫性黑素增多,故又称为后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Acquired dermal melanocytosis)。发病高峰年龄见于26~30岁的青年女性,它不同程度地影响育龄期女性容貌美。2010年10月~2012年11月,笔者科室采用Q开关Nd:YAG激光的两种不同治疗参数治疗颧部褐青色痣患者,并比较两种治疗参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颧部褐青色痣患者共5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3~52岁,平均为36.4岁。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III~IV。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采用低能量大光斑技术治疗(波长1064nm,光斑8mm,能量400~500mJ,脉冲频率8~10Hz);B组:30例,采用常规高能量治疗参数(波长1064nm,光斑2~3mm,能量800~1200mJ,脉冲频率4~5Hz)。   1.2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妇女;②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⑧具有瘢痕体质的患者;④疑有或确诊为皮肤癌者及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疾病的患者;⑤近期服用光敏性药物或食物或接受阳光暴晒者;⑤服用或者外用维A酸药物者;⑥治疗部位有活动性皮肤病变者;⑦近期(即6个月内)有以下面部美容治疗(皮肤磨削、化学剥脱、激光手术灯)。   1.3 仪器及参数:采用Q开关Nd:YAG激光(吉林科英激光公司),波长1064nm,脉宽6~12ns。A组:波长1064nm,光斑8mm,能量400~500mJ,脉冲频率8~10Hz;B组:波长1064nm,光斑2~3mm,能量800~1400mJ,脉冲频率4~5Hz。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前准备:治疗前在相同环境和灯光条件下拍照并存档。每次治疗前用清水清洁皮肤,治疗区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并外敷食品保鲜膜45~60min,待麻醉生效后,拭去乳膏,洗必泰消毒治疗区域皮肤。治疗前医生与患者均需戴保护性目镜,以免伤害眼睛。   2.2 治疗过程:A组:采用低能量大光斑参数,光斑重叠约30%,以治疗时皮损处无明显变化,稍后皮损周围皮肤有轻微发红为宜;B组:采用常规高能量参数,光斑重叠约10%,以治疗后见皮损处表皮稍微发白,稍后有少量点状渗血为宜。治疗后均冷敷15~30min,外涂金霉素软膏。   2.3 疗效评定   2.3.1 疗效判定标准:由两名医生根据术前、术后照片对比来判定色素消退百分率。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或面积消退90%以上,下降指数≥0.8;显效:皮损面积大部分消退60%~90%,颜色明显变淡,下降指数≥0.5:有效:皮损面积消退30%~60%,颜色变淡,下降指数≥0.3;无效:皮损面积消退   4 讨论   颧部褐青色痣是中青年女性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病因未明。有研究认为,本病与乳腺增生及肿瘤、卵巢和睾丸功能紊乱、怀孕、精神因素和遗传等有关。此外,日晒、化妆品刺激、外伤及药物等也都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国内外多位学者通过组织学方法探讨颧部褐青色痣和黄褐斑及太田痣的区别,认为颧部褐青色痣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在临床上,颧部褐青色痣与黄褐斑、太田痣相鉴别的同时,我们发现部分颧部褐青色痣患者病变部位常合并有黄褐斑,如果用常规高能量治疗则术后色素沉着发生率较高,且红斑期亦较长。国内有学者用大光斑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