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

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王珏 卓瑞立 原涟靖 刘扬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 450052)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椎体成形工具系统单侧入路进行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C臂监控下,运用椎体成形工具系统经单侧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入路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76例161个椎体,经一次或分次椎体成形术后,除一例合并有强直性脊柱炎,术后腰背痛缓解不明显外,余患者腰背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椎体成形工具系统经单侧入路将骨水泥注射至椎体中前2/3即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单侧入路中图号:R615第一作者:王珏、男、博士、副主任医师、脊柱外科方向、联系方通讯作者:为第一作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由于单位骨量减少强度降低骨的脆性增加,极易发生椎体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及身心健康。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疗法中长期的卧床、夹具固定、药物应用,往往由于活动量的减少而导致骨质的进一步丢失,而骨折的反复发生。且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如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往往威胁着老年人的安全[1, 2]。而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即时止痛的特点,可使患者早期恢复活动,这一疗法正在广泛的开展。由于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多,手术耐受力较差,我们选择单侧经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入路椎体成形,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2009.6-2010.12期间有完整资料的7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76例均为我科的住院患者,共161个椎体。其中男性24例,女性52例,年龄60~87岁,平均78.5岁,有明显外伤史的19例,其余为轻微的外力所致。单节椎体骨折27例,双节椎体骨折29例,三节椎体11例,四节以上椎体骨折9例,其中一例7节椎体骨折有服用激素病史。其中T6 4个,T7 4个,T8 7个,T9 9个,T10 11个,T11 14个,T12 30个,L1 39个,L2 13个,L3 17个,L4 9个,L5 4个。入院前后骨密度测定均符合骨质疏松症。DR片显示椎体呈楔形变或双凹征。行PVP术者109椎,PKP术者52椎。手术方法:术前患者准备:入院常规化验,包括血尿常规、凝血四项、传染病四项、肝肾功、血糖、电解质;胸片、心电图检查;患椎CT扫描、脊柱MRI扫描;患者俯卧位体位训练;术前超前镇痛(曲马多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胶囊口服);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做好术前患者心理疏导;确定责任椎。示意图123456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中图片:图1、2为选择正确的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图3、4为穿刺完成后进针的深度及位置;图5、6为手术完成后骨水泥填充的情况。手术器械与术前准备:选用椎体扩张成形系统(包括:球囊导管、探针导管、钻头、引导丝、扩张套管、骨水泥填充器)(示意图123456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中图片:图1、2为选择正确的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图3、4为穿刺完成后进针的深度及位置;图5、6为手术完成后骨水泥填充的情况。操作方法:所有患者均选俯卧体位,垫高胸髋,腹部悬空,并使脊柱呈过伸位。C臂定位,选择穿刺点对侧用注射器针头定位,避免操作的盲目性,常规碘伏消毒术区,铺巾,抽取5%的利多卡因针混合液,充分浸润皮肤、皮下、筋膜及骨膜,尖刀切开皮肤约0.5cm长,切开皮肤、皮下、腰背筋膜。选择左侧或右侧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入路,一般选取左侧便于操作,如一侧穿刺困难时,需及时调整至对侧操作。穿刺过程中需助手每次将C臂调整至显示椎体标准正侧位片(即棘突居中,无双边重影)。根据椎体解剖标志及术者穿刺感觉,进针点正位影像上应位于椎弓根“猫眼”的外侧缘,根据椎体压缩情况不同,选择的进针点应有所调整,如上终板压缩骨折者可选择右侧8点钟、左侧4点钟,下终板压缩骨折者可选择右侧10点钟,左侧2点钟;双凹征者可选择右侧9点、左侧3点钟(如示意图),总之要将穿刺针方向正对压缩椎体的中心(见图1、2)。先旋转置入探针导管,使针尖到达正位透视近中线,侧位透视达椎体前3/4处(见图3、4),此位置较理想。然后拔出探针,置入引导丝,拔出套管,顺引导丝扩张套管,可旋转进入以减少阻力,拔出扩张套管内芯,留其保护套管作为工作通道,此工作通道不可太深,至椎体后1/3即可,太深不利于球囊植入操作。然后植入球囊导管,连接注射装置,逐步扩张球囊,球囊压力最宜控制在16-18个大气压,尽量保持终板的完整性,避免过度复张,维持复位5分钟,维持期间,调和骨水泥。去除球囊导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