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绚烂多彩黄河 流域婚俗风情
绚烂多彩黄河 流域婚俗风情 黄河流域地域辽阔、河山壮丽、物产富饶,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民间文化辉煌灿烂,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形成了淳朴的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本文在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民俗文化中采撷了几个饶有情趣的民间婚俗,以飨读者。 载歌载舞的土族婚礼 土族是青海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如果来到土乡,恰好遇上他们在举行婚礼,那就可以欣赏到像舞台上表演一样精彩美妙的婚礼风俗。 娶亲的前一天晚上,男方家派两名能歌善舞、擅长辞令的娶亲人(土语叫“纳什金”),带着娶亲的礼物(服饰、首饰、酒、馍等和一只白母羊)去女方家。快到时,女方家的姑娘们载歌载舞热情地出来迎接。而到大门口时,男人们出来频频敬酒,姑娘们则跑进去把大门关上,从门里唱起了《唐德格玛》,这是传统的对答歌,娶亲人必须对唱,答完问题,方能进得门去。进门也不容易,前脚刚跨进去,门顶上就会泼下凉水,弄得娶亲者抱头往里窜。 进了房,上炕喝茶吃饭,姑娘们又来唱取笑娶亲者的《纳什金斯果》,“斯果”意为逗笑。她们唱到: 我们的姑娘走手像金鸡鸟好看, 纳什金的姑爷走手像老母猪样难看; 我们姑娘的声音像布谷鸟一样好听, 纳什金姑爷的声音像老驴叫一样难听。 …… 姑娘们唱完了,娶亲者也要唱一段,舞一番。你唱我应,我舞你学,一直闹到鸡叫头遍。 新娘出门也很有讲究。柜上摆满了经卷、家具、饮食品、羊毛等,有专人一件件移动,凡拿动一件,娶亲者就要唱相应的歌并配以舞蹈动作。比如挪动牛奶,就要唱道:“一碗雪白的牛奶表象征,手捧牛奶碗叫上你一声。当你返回你娘家的时候,百头犏牛的乳汁你享受。”娶亲者一直要歌舞到新娘上了马才停止。 送亲队伍由新娘的哥哥、姐姐或弟妹、舅父等十多人组成。路途上,凡跟新娘同村而已嫁了出去的年轻妇女,还要出门向送亲者敬酒,这意味着给娘家人敬酒,而送亲者要回赠一尺红布,返回时还要送一块肉方。 送亲队伍快到男方家门口时,列队高唱赴宴的《拉罗洛》,男方家则派人出来敬酒献哈达。门前摆方桌,桌上有放酥油花和炒面的“西买日”,旁边还有插着柏枝的牛奶碗,装有麸皮的木方斗,斗上插着系有哈达的箭和红布相包的瓷瓶,据说瓶象征未来的子女。所以这时送亲者要边舞边歌,拿起柏枝蘸着牛奶,向四边洒。又围着方斗撒麸皮,以示祝福。新娘进门要与新郎踩着红白毛毯,抱着瓷瓶。进去后又要穿戴一番。 拜天地时,媒人或者送亲队伍中的长者念祝福词:“鲜花般的阿姑,走过金子的大门,来到了金子镶成的庭院,向着上天下地,千神万佛,叩头!”新人连拜四次,然后进入洞房。 紧接着是答谢媒人,土语叫“瓦日哇西实俩”。人们簇拥着媒人,一边歌舞,一边敬酒,歌颂他撮成了姻缘,功劳很大,应该得到感谢和奖赏。有的还往媒人嘴里塞炒面,往脸上抹酥油,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喜气洋洋。 土族的婚礼始终以歌舞陪伴,喜庆气氛格外浓烈。 别具特色的鄂尔多斯婚礼 内蒙古地域辽阔,蒙古族的婚姻习俗多种多样,其中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有趣。鄂尔多斯婚礼已流传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风格和情趣,别具特色。 婚礼举行的那天清晨,新娘家早已摆好了酒席。娶亲队伍簇拥着新郎,骑着骏马奔驰而来,先在新娘家的房院绕一圈,然后下马站在酒席桌前。新娘家中走出一人,举杯敬酒后就唱起来。歌词大意是:“这里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幸福的地方,连凤凰飞来也得叫几声,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声不响地来了?”娶亲队伍中的伴郎马上答歌:“你家的女婿带着美好的姻缘和情意来了,敬见家中父老应该是畅通无阻。”经过几个回合的对歌,娶亲的人被迎进蒙古包或房舍里,唯独把新郎、伴郎用红纱挡在门外。伴郎用歌声恳求放新郎进门,而把守门户的伴娘却要用歌声提出一个又一个难题,要新郎或伴郎回答。等新郎进入蒙古包以后,伴娘们还要围住新郎唱道:“骑着骏马越过草原,到我们这来有何贵干?要娶我们美丽的姑娘,你用什么表达自己的心愿。”新郎手捧洁白的哈达答道:“年年等呵月月盼,盼到了今天的吉日良辰;献上我珍贵的礼物,表达我一片心意的真诚……”待彼此对过多首歌以后,新娘才在热烈的祝酒歌中,与父母及姐妹们恋恋不舍地告别。 娶亲归途中也是很有情趣的。新郎头上扎着红缎子,身着红绸袍,系着一条金黄色的腰带,足蹬高筒马靴,显得格外英俊。新娘则头戴珠光闪闪的头饰,身穿绣花彩袍,分外婀娜多姿。按照习俗,男女双方要以抢先到家来证明自己有较高的骑术。所以,在途中,送亲的人要设法耽误新郎的时间,例如抢去伴郎的帽子,用马鞭子挑放到地上,让新郎下马去拣等等。反过来,娶亲的人也想办法拖延新娘的时间,例如在离婆家不远的地方摆下酒席,款待送亲队伍,而新郎却乘机换马抢先到家。这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