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和信明烽火情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粟裕和信明烽火情谊

粟裕和信明烽火情谊   【编者按】乔信明、于玲夫妇是一对新四军革命伉俪,曾以乔信明狱中斗争经历为题材,共同撰写了长篇革命历史小说《掩不住的阳光》。乔信明从红军时期起,就在粟裕的领导下工作,夫妇俩深切感受到了粟裕的非凡品质。1984年粟裕同志逝世后,于玲撰写了此篇回忆文章。2014年是粟裕大将逝世30周年,乔信明、于玲的子女提供了这篇遗稿,本刊经删节后刊登。   虽然我没有在粟裕同志身边工作过,仅由于我爱人乔信明的关系而与粟裕有过接触,但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粟裕一贯谦虚谨慎、关心同志、爱护部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要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和在那里长眠的战士在一起!”多么感人肺腑的语言啊!当我从广播中听到他这最后的遗愿时,不禁热泪盈眶,多年前的往事又翩然浮现。   小白马过河   我是在日军“大扫荡”的枪声炮火中,开始认识粟裕同志的。   1941年12月31日,苏中著名的丰利战斗以后,日军组织了一次长时间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目标对准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一师师部。为了轻装,粟裕将机关里的女同志都打了埋伏,为防止马蹄印被敌人发现,连马也打了埋伏。机关轻装简从,仅留一个警卫营与敌人周旋。当时,信明和我结束了华中党校第一期学习,带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警卫员和一匹白马来到这里,等待分配工作。我们还没来得及处理孩子和马匹,吃完年饭,敌伪“扫荡”就开始了。   后来才知道这顿年夜饭其实是粟裕师长和楚青同志的婚宴,他们是在12月26日结婚的。   师部立即要转移,我和孩子怎么办?正当我和信明为此发愁的时候,只见朦胧的暮色里,一个个子不高的人快步向我们走来。信明兴奋地对我说:“你看粟司令来了!”只见粟裕穿着一套普通的不甚合身的灰布棉军装,腰束一条阔皮带,上面别着一支大号勃朗宁手枪,显得非常精神。信明立即迎上去,敬了一个军礼,就憋不住内心的焦虑,问道:“粟司令!我们……”   粟裕还军礼后,慈祥地说:“多可爱的孩子啊,带着她走吧!”   “这样行吗?”信明犹豫起来。   “难道在这种时候我们还能把她们母女扔下?!”他严肃地说。停了一下,他拍着信明的肩头,用不容争辩的口吻说:“快准备吧!”说完转身急匆匆地离去了。   信明和我呆呆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我们心中明白,这次‘扫荡”是鬼子有计划有目标的联合行动,他们除武装出击外,还布置了一个情报网,配合行动。这么严峻的时刻,作为一个指挥员,有多少问题需要处理,而他却还关心着我们和孩子!感激之余,我就暗下决心:行军决不掉队,途中决不让孩子哭一声。   第一晚,从师部所在地如东转移到东台七灶附近,约走了七八十里路,半夜二点才到宿营地。刚休息了两个钟头,敌人就追到了,轰隆轰隆几炮一打,接着就是机枪扫射。粟裕带着机关部队边打边撤,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忽然前面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同志们急忙找船渡河,附近河面上却看不见一条船。信明急中生智,脚一蹬就跨上了他的白马,回头对粟裕说:“我到河那边去找!”然后又指着白马对粟裕说:“回头叫它来接你!”信明两腿在马月十上紧紧一夹,把缰绳一拉,白马就撒开四个蹄子跃进了水里,奋力向前游着,不一会,就把他驮到了对岸。信明急忙跳下,手一挥,白马掉头又跃进了水中,一会儿它就上了岸,低垂着头,驯服地站着,等候渡人。粟裕一见白马顺利回来,便要我立即骑上去,我不肯,这时枪炮声又紧起来,粟裕急了,大声命令我:“快上去!”   在这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我只好服从命令听指挥,抱着孩子迅速骑了上去。我和孩子刚一上岸,信明就大声叫起来:“准叫你先过来了?!”“粟司令。”我低声答道。   白马经过两次来回已冻得有点发抖,但信明一吆喝,它还是下了水。信明对我说:“我先过来,因为要找船,这又是我的马,它听我指挥,粟司令先过来要指挥部队,你先过来有什么用?!”   这已是第三次了,白马驮着粟裕又跨进了冰凉的河水里,又冻又饿的白马在河中沉浮得厉害,望着河中上下起伏的粟裕,我们的心都吊起来了,好不容易,白马总算上了岸,粟裕一下马,看见我脸上挂着泪水,就转身对信明说:“你不要怪她嘛,我不知道你这匹马的脾气,万一不听指挥怎么办?让她们女同志、小孩子先过来,我就放心了。至丁我,没有你这匹马,也一样会过河的。”他弯着腰边挤棉衣裤里的水边说。   “可你的手不行啊!”信明关切地说。因为他知道粟裕的左臂重伤致残,行臂也负过伤,子弹尚留在里面,要在冰凉的河水里游泳过河是十分困难的。   由于敌人到处设立密探,我们每到一处,刚把饭烧好,敌人就来了,我们常常只能饿着肚子转移,我的奶水越来越少。夜行军时,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的时候,我就抓紧时间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没有奶水也只得把奶头塞进孩子的小嘴巴,防止她哭出声音来。帮我带孩子的阿姨到附近河沟里舀碗冷水来,我一小口一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