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多利亚现象”背景下王尔德作品启示.docVIP

中国“维多利亚现象”背景下王尔德作品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维多利亚现象”背景下王尔德作品启示

中国“维多利亚现象”背景下王尔德作品启示   [摘 要] 由于历史上学者们对奥斯卡王尔德的误读,尽管进入思想愈发开明的21世纪后为王尔德正名的声音越发响亮,但我国学界对他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这集中体现在当代大学文学教学中对其的刻意回避。实际上,王尔德的作品非但不“颓废堕落,不问世事”反而充满了这位唯美主义大师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他所呼吁的“艺术唤起道德”在当今中国“维多利亚现象”泛滥的大背景下有利于培养年轻一代的人文关怀。此外由于其作品表层和深层含义的不统一,文学实践与唯美宣言相互矛盾,学生大多很难把握其中深意,因而老师的指引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校对王尔德刻意忽视的情况亟待改善。本文基于抽样调查结果,结合我国当代社会背景,论证王尔德作品本身的文学和社会价值对中国青年具有重要启示,呼吁中国教育界重视王尔德作品的学习。   [关键词] 王尔德;道德启示;文学教育;维多利亚现象   一、学界对王尔德的批评   1、西方学界的声音   自从《道连?格雷的画像》(1891)出版以来,当时的评论家从未停止对该作品的攻击。《每日纪事报》认为王尔德这部小说“是一本有毒的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和]阴柔轻浮之风”(3)(P. xiii)。《苏格兰观察者报》评论道:“小说主人公就是个魔鬼,[这是专门写给]逍遥法外的上流人士和变态的送电报少年(暗指娈童)的”(4)(P. xiii)一家名为W.H.史密斯的书商甚至因为这部小说太“龌龊”而拒绝出售。之后,他的古典悲剧《莎乐美》又因“色情”描写而被张伯伦勋爵协会[1]封杀。1894年底他和道格拉斯爵士(波西)的绯闻毁掉了自己的名声。事发后原来喜爱王尔德戏剧的大众立刻倒戈相向,文学评论家们则毫不吝惜笔墨批判王尔德。亨利?奇斯霍姆认为王尔德的作品和那些廉价的低俗文学一样缺乏道德,引诱年轻人走向堕落(5)(P.150)。昆斯伯里审判后,王尔德从此被打上了教唆犯的烙印,其作品被认为是邪恶的,思想理念是有毒的。王尔德的陨落使他原本伟大的文学作品被忽视和低估。英国文学界对王尔德的评价在其去世50多年后才显客观,直到1995年,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角才为其树立起纪念碑(6)(P.13)。随着时代发展,西方学界已经逐渐抛弃成见,越发重视王尔德的文学成就。目前研究王尔德的西方学者众多以Peter Raby为代表,诞生了许多经典的文艺批评作品。但是西方学者对王尔德的偏见依然存在。不久前《电讯报》网站发表了一篇维多利亚装饰艺术评论文章,作者多蒙特教授不无讥讽地评价道:“王尔德是一个讨人厌的文艺批评者,他自封为唯美主义的代言人,而实际上却对艺术和设计一窍不通”(7)。该文章下方的评论也值得注意,其中负面评价不在少数。这些评论的基本论调是:王尔德不过是个自我炒作之辈,傲慢,肤浅又自命不凡。   2、中国学界的声音   王尔德的在中国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初,兴盛于五四运动。1909年《域外小说集》收录了周作人翻译的《快乐王子》,这是已知最早的王尔德作品译本。1915年陈独秀发表《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把王尔德,易卜生,屠格涅夫,梅特尔合称为“近代四大作家”,给予了王极高的评价。由此开始,中国出现了一股竞相翻译王尔德的热潮。这股热潮后因抗日战争而中断。   从 1949 年开始到 1976 年,由于中国在翻译和文学研究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倾向性,王尔德的译介和研究陷入低谷,他的作品大部分戏剧遭到“封杀”,30年来,只有巴金翻译了《快乐王子集》。1949 年 7 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通过《大会宣言》,号召作家们“坚决站在以社会主义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阵营里”(8)(P. 173)。从此 “一位作家能否赢得苏联的首肯和好评,无形中成为其进入中国语境的重要标准”(9)(P. 140)。阿尼科斯特在其编纂的《英国文学史纲》前言中把王尔德归为“颓废主义”作家,认为以他为代表的颓废主义“主张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极端形式,鼓吹“为艺术而艺术”的堕落口号。”(10)(P. 517)。可见苏联学界是对王尔德持否定态度的。一位在苏联受到批判远远多于肯定的作家,若想在中国翻译文学研究中取得一席之地,基本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   二、样本分析: 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王尔德学习情况调查   1、调查目标   该调查主要有两大目标,第一是了解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中王尔德学习的开展情况,调查范围包含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必修课和其他专业学生人文类选修课。第二是旨在了解中国大学生对王尔德的了解和接受情况,明确王尔德研究普及和发展的空间。   2、主要参与者   调查参与者是来自不同大学,专业各异,学历层次不同的185名中国大学生。   表2   据表1,“211”,“985”和普通一本学生一共81人,普通二本5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