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火爆背后冷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节火爆背后冷思考

音乐节火爆背后冷思考   五?一假期,众多音乐节在全国轰轰烈烈上演,仅在北京,就有迷笛、草莓、中国乐谷、绿音嘻哈四家大型音乐节同时举办,但看似火爆的市场背后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音乐节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音乐节的正能量   音乐节的发展为相关产业带来了不小提振作用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音乐人,在唱片行业江河日下的今天,坚持现场表演和原创音乐的独立音乐人通过音乐节得到了发展空间,他们获得的不仅是丰厚的报酬,更从相对“地下”的状态走向了大众。不仅如此,音乐节的原创和乐队表演文化能够一定程度激励“真唱”、“真弹”以及“原创”,带动音乐产业更健康的发展。   除了最直接相关的音乐产业,音乐节对地方和地区的旅游产业也有极大的提振。2002年的玉龙雪山音乐节虽然在商业上惨败,但举办地丽江古城从此声名鹊起,一跃成为了旅游胜地;2009年的镇江迷笛音乐节让镇江的知名度顺时飙升,“江南古镇”的名片一下子取代了其传统的“香醋”印象;同年的首届张北草原音乐节虽然组织秩序欠佳,但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张北也同样成功贴上了“草原”这一旅游标签。音乐节不仅仅能给举办地带来短时的旅游产业刺激,更是地方形象的亮丽名片。   另外,从海报的平面设计,到相关衍生品的产品设计,再到媒体与广告的参与,音乐节与文创产业的交融非常明显。近年来,其与移动互联网的跨界合作也越来越多。以今年的北京和上海迷笛音乐节为例,土豆网、腾讯、百度、凤凰新媒体等互联网公司的加入让音乐产品“O2O”、移动社交和导航等新型互联网元素开始与音乐节产业构成互动,是值得关注的未来趋势。   火爆之中存隐忧   音乐节带来的商机与诸多益处,让近年来搭建平台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越来越多,数量上呈现“井喷”趋势。然而,在音乐节声势浩大的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   从某种程度来讲,正是由于这种火爆,吹起了成本的泡沫。据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CEO单蔚介绍,国内一流独立音乐人的演出费普遍比三、四年前提高了5到10倍。“场次、品牌越来越多,并且都集中在节假日,大家为了抢占市场都不惜血本,演出费用存在比较大的泡沫。另外虽然音乐节很多,但大家抢的却是少数比较火的音乐人,很少去花一定的时间、冒一定的风险培育这个市场,阵容也存在同质化现象。”除了演出费的虚高,运营、场地租赁、器材租赁、人工成本、运输、安保等方面的更是花费不菲,如果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场地举办,加上场地修正、基建的支出,一届音乐节可能需要投入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的资金。   成本如此之高,投资回报的压力也随之增加。通常,音乐节的收益构成是70%的票房收入、20%的商业赞助、10%的餐饮和周边产品收入。虽然大众对音乐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消费市场并不完全成熟,在人流量与消费习惯上仍有很大培育空间,票房不能保证可以完全回收成本,周边产品收入也不能为主办方带来良好的收益补充。而就赞助而言,对于成熟的品牌来说,商业赞助基本形成了良性循环,对于那些“新人”,要取得赞助商的信任还存在难度,其品牌效应需要时间和口碑的积累。居高不下的成本加上难以保障的收益,让真正能够做到盈利的音乐节少之又少。   由于产业泡沫较大,主办方鱼龙混杂,有些音乐节甚至在举办一次之后便没有了下文,能够成熟运作、达成盈利的品牌相对较少。此外,有些并不专业的主办方对音乐节的组织秩序颇为混乱,服务缺位导致的卫生间供应不足、垃圾遍地、接驳大巴难见踪影等现象引来乐迷的失望和声讨,影响了产业整体的口碑和声誉。   做品牌要打持久战   整个欧洲每年有2500到3000个音乐节,仅英国就有670个,根据人口基数和国土面积的逻辑,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音乐节还远远不够多,但现在仅发展到这个阶段,产业就呈现出了如此大的泡沫,未来必然会面临一段时间的整合期。“这就跟互联网的发展一样,刚开始大家都做门户网站,最后坚持下来的却很少。后来又一窝蜂去做团购、电商,但真正能够生存下来的也不多。”单蔚认为,这是产业必然会经历的发展过程,有一部分音乐节会形成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经营模式,也会有一部分音乐节遭到淘汰,同时新的音乐节不断出现,只有那些真正有耐心、有眼光、懂得如何打造品牌的音乐节才会扎得住根。   “每天都会接到不同的电话,请我们去办音乐节,但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想要短期回报。”单蔚对此直白地说,如果想赚“快钱”,应该把钱放到“余额宝”里,文化产业从来都是一个慢热甚至不赚钱的项目,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确实,成熟的品牌都要经历赔钱、打平、再到赚钱这一过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此,做好长期规划、找准定位就显得特别重要。以几个比较成功的品牌为例,由独立厂牌摩登天空主办的草莓音乐节气质偏向时尚,运作比较商业化;迷笛音乐节是由迷笛音乐学校主办,它的“粉丝”是各种热血摇滚青年,音乐也更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