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趣高中语文课堂应有追求
理趣高中语文课堂应有追求 摘 要:理趣课堂追求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和最后归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蕴藉哲理之美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在品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悟理。 关键词:理趣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2-0027-02 作者简介:劳海英(1972―),女,浙江慈溪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慈溪市横河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理趣应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追求目标。理趣原指表现哲理的诗歌。本文所指的理趣是理性思维的趣味。在教学中追求理趣,就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及由课堂向课外迁移的过程中挖掘出艺术作品包涵的道与理的精妙意味。语文课堂的理,应理解为课堂教学中的理性内容;趣,是语文教学的美学趣味。 一、阅读课堂的理趣追求 (一)古诗文教学中的理趣挖掘 从文学史上看,中国古代散文篇幅短的有《论语》,鸿篇巨制有《史记》,都蕴涵着“人类智慧”,都有着丰富的“理趣”。语文课堂就要让学生自在地出入古今,让他们在理性光辉的引导下产生情感的认同,在“理趣”中获得生命的启迪。 理趣案例一:“朱颜”解读 笔者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时遇到了解读诗词的教学理趣。解读“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句时,有一学生突然问,朱颜是指建筑的红色呢,还是指人的容颜呢?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去翻教辅用书:“老师,我这本书是这样注解的,‘朱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对了,这句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意思,原先住过的宫殿大院还在,可是原来在我李煜身边的人却老了。”于是,这首词的解读就这样过去了。 过了几天,笔者给学生重新解读了“朱颜”两字:朱颜指代李煜自己。理由如下: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还有他的《赠孟浩然》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有欧阳修的《会饮梅圣俞家》“须知朱颜不可恃,有酒当饮且相属”;苏轼《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的“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这些诗词中都有“朱颜”两字。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朱颜”一词多与“镜子”搭配,含义明确,即人的容颜,且作者多为自况,并多用于男性。同时期的,稍早或稍后时代的语言亦可以佐证,因为语言具有稳定性。 另外,李煜的《破阵子》词中有“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句中“沈腰潘鬓”是典故。(沈腰,《梁书?沈约传》:沈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潘鬓,潘岳《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从李煜的词中也可以看出,他沦为阶下囚之后,苦不堪言,容颜憔悴。 文字的推敲,是一种理趣,是一种逻辑的推演。 (二)现代文教学中的理趣挖掘 因文悟道,把握行文之理,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即使是怀念性文章,也是有理可循的。高中语文教学应更多地挖掘课文之下隐藏的“理”。 理趣案例二:审丑的力量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的“沉默中爆发”论是一个哲理的概括。上文中对死因的准确描写,是一种“审丑”之趣,更是一种深刻的揭露。为什么要这样详细而准确地描写,这里头是有“理”的。“从背部入,斜穿心肺”意在说明是子弹从高处射下的,是早有预谋早在等待的;“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意在揭露四人同时射击张静淑,并且一人是军官;“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意思是近距离射击;两个“立仆”说明开枪者打中要害,有意往死里打;“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意在揭露是“虐杀”。在不多的言辞里,我们读出了反动派的残忍、鲁迅的冷峻,读出了这个学过解剖学的文学家的犀利文笔。这是把美和善良撕给人看的震撼人心的悲剧。 如果我们对这些细节视而不见,如果我们轻意地带过这些细节,又哪能给学生真正的感动与愤怒呢? 二、写作课堂的理趣追求 理趣和情趣源自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澎湃的激情。当下的写作实践中,学生表现出的现状是虚情假意表达有余,真情诚意抒发不足;堆砌材料过多,理性思考不足。 写作课堂的理趣追求,首先要在写作方向上向理性发展。教师可以作如下导引。首先是着力重视思考,审视社会,关注人,在命题时,注意话题的公平性,避免偏颇性题目,不提供既定结论,给学生真正的自由思考空间,意在重点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