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基永收藏是他读书起点
梁基永收藏是他读书起点 不是亲自寻访的话很难想象,在广州城的中心地带会有这样一方庭院。主人亲手种植的竹子环绕庭中,居室在左,右侧是一个两三平米见方的小池塘,上搭石桥,通往主人读书的半丈斗室。梁基永微笑着关上大门,城市被我们抛在身后。 书房主人梁基永,青年收藏家、文献学者、书画家、电视收藏节目主持。著有《清代禁毁书目考补注》、《中国浅绛彩瓷画赏玩》、《李文田传》等。 国学大师钱仲联在90岁高寿时为梁基永的书斋题字“疏影小阁”,如今挂在梁基永的客厅里。他又为自家书斋命名为“怡清室”。 宋拓颜真卿《争坐位帖》:这本宋拓是梁基永最珍贵的藏书之一,曾是清朝篆刻家何昆玉的藏品,上面刻有何昆玉印,内容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一封书信。拓本装潢华丽,有广东风格,织锦封面,红木镶边。墨色润泽,在阳光下观看略略呈现紫色,这是宋墨的典型特征。 陈运彰印谱:陈运彰原籍广东潮阳铜盂,生长于上海,工诗词、擅书画,精篆刻,又是书画金石收藏家。这是他为自己印的印谱,共计四册。这批印谱的纸质优良,虽然年代久远却依然色泽如玉,可惜大部分在淞沪抗战期间损毁,仅存十套。梁基永介绍说,印谱的制作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了完整地体现印章的每一个细节,需要专业人士为印章涂印泥,将纸固定在印章上反复摩擦上色,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像这样的印谱一次的制作量可能是数十本,制作时间达数月之久。 《照相妙法尽录》“其实西关文化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老,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产物,当时是很潮的。”世家子梁基永拿出这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手抄本“照相指南”。当时照相术传进中国不久,西关已经流行起来了。这本书里记载了照相术的方方面面,如器材的选购、药水的调制与保存、光线的选择、取景的要素、拍摄的技巧以及补救的措施,甚至还附有中外容积单位的换算表。 不是亲自寻访的话很难想象,在广州城的中心地带会有这样一方庭院。主人亲手种植的竹子环绕庭中,居室在左,右侧是一个两三平米见方的小池塘,上搭石桥,通往主人读书的半丈斗室。梁基永微笑着关上大门,城市被我们抛在身后。 梁宅有两间书房,一间是用来藏书的书斋“怡清室”,房间不大,三面墙壁都是书柜,发黄的书卷堆积如山,另一面墙上悬着两张古琴,供着一幅美人,门上贴着“书不出门请勿言借”的字条。另一间便是庭院右侧的小屋,里面并不藏书,专供读书会客之用,墙上砌着残碑两方,仔细看去,一件是海山仙馆旧藏祝枝山字、王世贞题,另一件是朱彝尊的字,我们的采访便是在这里进行的。玻璃屋顶为读书提供了极佳的采光,而阳光又不至于太过耀眼,因为屋旁的竹子种下十余载,已是竹荫蔽日,透明的天花板上堆积着落叶,颇为风雅,正所谓“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随大师读书:“王贵忱老对我影响最大”。 谈起自己读书的风格,梁基永说自己受收藏家、文献学家王贵忱的影响最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第一手材料去读书与治学”。“王老告诉我,如果能拥有第一手材料,就会引发你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触类旁通。”王贵忱藏有不少张荫桓的手札和关于戊戌变法的日记,梁基永经常听王老说起此人,但算不上特别兴趣浓厚。后来他通过自己努力拿到一些张荫桓的第一手资料,便入了迷,发现张荫桓与他自己研究的对象如李文田、翁同和等,是很有关系的。以此为基点继续爬梳,他逐渐掌握了晚清历史的群体脉络。“光是坐在书斋里的研究者,他对藏在故纸堆里的研究对象是没有感情的,但是如果主动去搜寻和拥有第一手资料,就可以变为自己的东西,应付自如,也不会轻易为人所驳倒。” 王贵忱给予梁基永的另一个启发是读书与收藏要有专攻。梁基永说,作为藏书人,自然希望能藏有珍贵的宋版书,但王老告诉他:“你的长处是对广东的地方文献很熟,专攻这个没错。”正是得益于王老的指点,梁基永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梁基永的阅读兴趣其实是很广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杂读”。“少年时候,我父亲做电子技术,家里有无线电的书,我也拿来看;昨天和几个朋友雅集,我开了个玩笑是关于《柳叶刀》的,大家都很意外我还会读外科医学方面的书。有时我还看点最新的物理著作,我觉得理论物理可以加深人对宇宙和时间的看法。上大学后受到老师们的指点,才渐渐知道一点读书的方法。近年来,我读得最多的还是专业方面的书籍:关于广东文化的、古籍收藏整理的。” 读书的口味人人不同,有人爱读文学,有人爱读史哲,而梁基永喜欢读书目。因为“这是中国传统治学方法中的重要部分”。中国古代无论官府还是私家,都有撰写书单、藏书名录的传统。所谓的书目其实是古人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类。梁基永说:“人穷其一生也看不完所有的书,阅读书目的好处就是告诉你现在该看什么书。”他不仅爱读古书目,而且会用自己的知识完善古人的成果,他补注的《清代禁毁书目考补注》就是这样一本书。古人很少有索引的习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