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瘦”字里匠心独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瘦”字里匠心独运

古诗词“瘦”字里匠心独运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许多承载着中国人审美情趣的字眼极为灵动与自然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文字之美,“瘦”字便是其中的一个。无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散曲,诗人们都喜欢用“瘦”字来摹景状物,写人绘情,增添了诗的内蕴与情致,别有一种动人的美,仿佛是中国的泼墨写意画一般,令人在品味优美诗境的同时,更为其中悠远绵长的韵味所倾倒。   一、直接写人,借“瘦”关照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朱光潜先生曾说:“人生是最繁复而诡秘的,悲字乐字都不足以概其全。”而文人墨客则有意识选择了“瘦”字来传达自己对人生的诸多感慨。   如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中:“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主人念老马,廨署容秋萤。”“瘦”字道出了天宝十三载关中大饥、人多乏食之时,未受官的杜甫,飘零穷老,为儿女忧心的凄凉和愧疚。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中“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的瘦,则写尽了经历了“天宝之乱”后,冒险逃出长安,投奔远在凤翔的唐肃宗,历经千辛万苦,衰老与瘦弱的凄苦惨状。   《新安吏》中“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一个瘦字将孤苦伶仃、无亲无靠小孩被征发独自上战场,茫然而无法倾诉的孱弱,表现得伤感又无奈,蕴含着诗人多少同情和怜悯的叹息。   杜甫诗中多“瘦”字,让我们看到了诗圣的仕途失意、感时伤事与悲天悯人。不独杜甫,许多诗人都爱用“瘦”字,如:   冯延巳在《蝶恋花》(此词一说为欧阳修作)中有“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春来闲愁依旧,诗人宁可瘦也要饮酒来打发闲愁,让读者看到了一颗在痛苦的重压下苦苦挣扎而又无力摆脱,只有在“病酒”中使自己沉醉麻木的灵魂。   陆游的《钗头凤》中:“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有情人生离死别的相思消瘦,无奈、感伤、绝望得令读者动容。   明女子冯小青嫁与杭州豪公子冯生为妾,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凄怨成疾,在自画像前作《怨》一首:“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清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那一抹“瘦影”真是令人唏嘘怜惜。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陈廷焯曰:“‘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绝妙。”妙就妙在那伤离惜别,即使日渐消瘦,也不足为旁人道的惆怅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   二、情景交融,借“瘦”含蓄表达人物细腻的情感体验   朱光潜先生认为:“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才能引起美感。”文学作品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在于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梅圣俞在《续金针诗格》中说:“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瘦”在古诗词中,不仅是写人状物绘景所需,更是人物心理展示所需,诗人用“瘦”画景写物,内外意贴合、形神兼具地传达出人物的情绪。品“瘦”,实是品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匠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很具有代表性。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一个“瘦”字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愁怀。   李贺的《感讽五首》中有“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之句,“秋草瘦”使人联想起霜风凄紧、草木枯凋的肃杀气象,与首句澄明的秋水一瘦硬一柔媚,一枯一荣,一悲一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细腻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矛盾的心理体验。   辛弃疾的《昭君怨》中“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晚秋时节,西风横扫,落木萧萧,原本郁郁葱葱的青山便得清苦消瘦;苦于相思的人在落叶秋风中,愁苦倍增,衣带渐宽,可不是“人共青山都瘦”?独出机杼地将人与青山作比,新奇的联想令人拍案叫绝。   这种借物咏怀的手法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与我在聚精会神中人的情趣与物的情趣往复同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的一种美感体验。   移情手法使客观事物性格化,给无生命之物以生命,令无情事物有情化,使所托之物成为词人在特定环境下自我独特心境的印证。   如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是李清照词中多次出现的意象,“瘦”的黄花在词人的审美观照中,超出了物理的界域,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成了词人的自我精神品格本身,使一个身体清瘦、满面愁容的少妇形象浮现出来,词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贴合完美统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