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人生观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人人生观念

浅谈中国人人生观念   作者简介:杨治玉(1987.12-),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摘 要:生老是人生旅途的全程。包括从出世、孩提、成年、壮年到老年各阶段的人生礼俗;养生、养性等追求长生长寿,个性修养的习俗。中国人还对人生充满乐感和眷恋,使得中国人在命运维艰处境中,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关键词:生老风俗;人生观念;生命价值   中国的生老风俗,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念。   一、天地性,人为贵   在中国生老风俗中,祈子、胎教、悬弧挂?、洗三、试儿、冠礼是不可缺少的人生礼仪。出生后,有三日、满月、周岁、生日、祝寿等反复进行的庆贺活动。一个人不仅有姓名,还要有字、号、生肖属相以及界定人生阶段的弱冠、而立、不惑、艾、耆、耄、耋、期颐等多种文化符号。怀孕期间有各种食物禁忌,枣、栗子、钱、葱、长寿面、寿桃等都要为各种人生欲望服务。还有儒、道、医、神仙等各家的养生之道和以座右铭、忍等为代表的养性风俗。这一切,都透露着这样一种人生观念: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是可贵的、庄严的、自豪的,都表现了对人生的高度重视和认真负责精神。   二、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沟通   人生价值可分为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其实,无论单纯强调生命价值的道家、道教、医家,还是强调社会价值的儒家,都是二者的统一。   道家和东汉产生的道教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但他们的思想理论对古代的哲学、医学、养生学及科技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已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人生的社会价值。中国的医学家(包括相当一部分道教医学家)具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在创造人的生命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儒家虽然极度强调人的社会价值,但并不否认人的生命价值,只是在二者不能兼存时,要毫不犹豫地“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   中国生老风俗首先表现了对生命的重视,对“活着”的欲求。祝寿、敬老养老、养生之道以及人们常讲的“人命关天”、“人生易老”,甚至是“蝼蚁尚且贪生”,“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俗语,无一不是这样。对人生不吉利的物象和事象,尤其是死,特别忌讳和厌恶,因而存在着许多“逢凶化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参见第八章第五节丧葬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种“重生恶死”的心态,反映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珍视。   然而,这个重视、保留下来的生命,又必须具有社会价值。从胎教、试儿到幼学的人生礼俗,无不充满着望子成龙的企盼。成年礼意味着弱冠请缨,建功立业的开端。“强而仕”,“艾服官政”,则给每个人提出了“荷旄仗节镇家邦”的要求。人生要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才有价值。那些毫无意义地活着而玩物丧志的人,向来被人称作是“行尸走肉”。   司马迁讲:“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以说是对古代人生价值观念的概括。   三、人生的乐和福   中国人很早就体验出人生的乐和福。   乐是儒家的处世精神,孔子在体验人生之乐方面可以说影响了2000年来的中国人生风俗。《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饭疏食而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孟子讲,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列子?天瑞》载,孔子游泰山,遇到一个叫荣启期的,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先生所以乐,何也?”荣启期回答说:“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在诸多的“乐”中,人生本身就是最大的快乐,据此,真可以作到孔子说的“无忧”了。   《尚书?洪范》讲,人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喜)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善终)。”   《韩非子?解老》称:“全寿富贵之谓福。”   福也是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字眼。能吃点好东西,叫作“口福”,看点好东西,叫“眼福”,甚至有个红颜知己也叫“艳福”。其他像祝福、福相、福气、福星高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等比比皆是。一个人如果不能体验人生的幸福,叫作“生在福中不知福”。中国的许多条屏都写着“福、禄、寿、禧”或者“富、贵、寿、康”四个字,可以说是对福的概括和渴求。   中国的生老风俗,从怀孕到老年庆寿,一直处在不间断的喜庆活动当中。每一项礼仪,又都是对当事人的祝福,充分反映了乐与福的人生观念和人生追求。   四、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国的生老风俗不仅充满人生乐趣,使人感到人生是那么充实,那么值得留恋,而且还激励、促进着人们日日上进,召唤着人们自尊、自重,认真执著地对待人生而决不能虚度。它所反映出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