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现状与改善方法.docVIP

论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现状与改善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现状与改善方法

论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现状与改善方法   【摘 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面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对食品市场的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由于部分媒体片面的追求商业利益,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层次不齐,也引起了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诸多问题。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新闻舆论监督同样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起着监督作用,并且促进食品的安全性保证。本文是从舆论监督的角度来分析舆论监督下食品安全报道的现状与改善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社会责任感;科学报道   一、目前我国媒体对于食品安全的报道并不完善,容易引起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误解,食品安全报道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缺陷:   (一)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媒体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炒作,赚取市场占有率,以达到盈利的目的。通过收取不法商贩的赞助为不法商贩牟利。媒体为大众服务的责任没有做到。由于媒体之间没有相互的制约与监督,媒体之间的交流或者信息传播堵塞,容易使媒体报道缺乏科学态度。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导致了3月15日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此后网络媒体传言核泄漏导致东海海水遭到核泄漏的污染,而且从海水中生产的的食盐含有有害物质无法食用,但是食用含碘的盐会对核辐射产生免疫作用。一时间,民众纷纷开始抢购囤积食盐。一些商贩利用这则谣言趁机提高食盐的价格,谋取暴利。甚至有一些民众花光了积蓄去囤积了一辈子都吃不完的食盐。影响极为恶劣。后经查明这是不法商贩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编造的谣言,而媒体在没有经过深入调查的情况下,主观的认为这是有科学性的,媒体的传播使事件影响不断扩大,并且大肆进行渲染。博得民众的眼球,达到为自己的媒体做免费广告的目的。这是典型的媒体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而不法商贩则通过媒体的传播达到谋取暴力的目的。   (二)媒体从业人员缺乏深入调查,盲目主观断定,缺乏判断力,缺乏责任感。前段时间某位央视主持人在微博上爆料老酸奶的制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相关微博很快被删除,也有媒体和权威人士出来调查辟谣,但是老酸奶到底能不能喝的问题还是困扰着很多消费者。先不论这个事件的真假,经过笔者在各大超市的调查,发现大多数酸奶消费者不愿再购买老酸奶等产品,这必然会使老酸奶制作厂家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后经调查老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制作工艺均达到国家制定的酸奶制作标准。央视作为我国最大的媒体平台其社会影响力必然是很大的,而央视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其本人的言论同样也起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在起初未经过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爆料出“老酸奶”事件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公信力,也对所涉及的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此次事件中,发布微博的媒体人士的“突然失声”也对本次事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人士最初发布的微博中,不乏内幕很可怕,3.15晚会重头可惜没播等敏感字句。但是当民众普遍表示关注之后,微博发布人知识删除微博了事,既没有给出更多的信息“证实”,也没有进行“证伪”。这些天全社会呼吁抵制网络谣言,共建文明的网络环境。对有责任的没图来说,更应该身体力行,如果有“内幕”,就应该披露,如果此前的信息发错了,则应该道歉。可遗憾的是在此次事件中,相关人士并没有这么做,反而让老酸奶事件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   (三)媒体互相议程设置,以讹传讹。从三鹿奶粉事件之后,相继出现了各类所谓关于食品安全的“监督”。从含有苏丹红的肯德基鸡翅、麦当劳薯条里面的丙毒、再到高露洁致癌牙膏、美年达和芬达都含有致癌物质,雀巢婴幼儿奶粉碘含量超标、杜邦特富龙不粘锅致癌等事件等等。i这些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背后的新闻传播模式似乎都大体相似。经过仔细比较发现,在这些报道当中有一些类似于“致癌”、“有毒”耸人听闻的字眼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这些耸人听闻的字眼首先是由外国的媒体或者科研机构爆出,然后国内媒体对这些信息进行引用跟进,形成了舆论监督的高潮。还有一些媒体对这些可以吸引受众眼球的事件青睐有加,一见到马上进行报道或者转载,或者稍加一些文字处理之后不经求证和深入调查之后就立刻刊载。对事件进行夸大,变相加剧了民众对事件的恐慌。   二、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大众媒介报道新闻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虚假的报道,违背了新闻要求真实准确报道的基本原则。由于大众传媒不准确的报道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广大受众和所涉及的企业的合法利益。没有正确的新闻价值观,舆论监督意识淡薄和职业报道及素养的缺失等。总体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媒人的素质不高,缺乏媒体人引诱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有关。   (一)媒体过度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大众媒体有正当合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