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方法与步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方法与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方法与步骤   摘要:如何鉴赏古诗歌呢?本文从教与学的要求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为例,浅析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方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109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学会如何鉴赏诗歌,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考试中都是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鉴赏古诗歌呢?本文从教与学的要求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为例,浅析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一、学会捕捉诗歌基本信息,读懂诗意   读懂诗意,是解答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读懂全诗,就必须借助于诗歌蕴藏的信息。因此,我们解题时要学会“三看”,也就是要学会看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三种信息。   1. 看标题   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是解读诗歌的切入口。它可能提示跟诗作有关的季节或时令特征,如辽宁卷王维《秋夜独坐》中的“秋夜”,就交代了作者写此诗时的自然环境;它可能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体或重点。如重庆卷苏轼《海棠》,就说明“海棠”是诗人所咏之物,还有朱熹的《观书有感》,“观书”就交代了作者是由看书所引发的感想;它可能直接点明的是情感,如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送人”就提示了送别时的情感。   2. 看作者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就是说要学会做到知人论世。比如,在创作风格方面: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在江西卷韦庄《金陵图》中,问题: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我们分析诗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可知:诗人描述的是六朝古城的衰败景象。结合平时对诗人(选修教材中出现过韦庄的《菩萨蛮》,他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灭亡,直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在文学创作上,他面对天地翻覆的社会巨变,冷静而深入地思考,效法杜甫,写下了不少焦虑时难的诗篇)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诗作中是怀古伤今,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答案:诗人为唐王朝的衰败而伤心。由此可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是很有助于把握其诗歌主题思想。   3. 看注释   有的诗歌鉴赏题中,命题人往往有意识地添加注释,注释有时交代了诗作的写作背景,暗示了本诗的思想内容,如王安石《示长安君》的注释: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1060)五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有时交代了相关的词句,暗示了与本诗作相关的或典故或意境或内容,如山东卷徐兰《出关》的注释:关,居庸关;有时交代了诗人的相关情况,暗示了本诗作的写作风格,或暗示了时代背景,或暗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等等,如福建卷谢枋得《武夷山中》的注释:(1)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2)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当然并非所有诗作的作者、相关的历史背景等均有提示的必要,教材中出现过的或已经为大部分人所熟知的诗作作者、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命题人看来,这些都是考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储备。   二、研读把握诗歌意象,体悟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我们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而要准确解读诗句、文辞,我们就必须认真研读诗歌中的意象,体悟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意象就是诗歌作品中凝聚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即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不外乎这几类:人物形象、自然形象、音乐曲调形象等。所以,我们读完诗歌,就要看诗歌中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   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就要把握一些典型的意象。如杜鹃(杜宇、子规)――啼血、不如归去――纯洁、失意、哀怨、悲凉思归等;孔雀徘徊、鸳鸯戏水――恋偶、和美自在、幸福美满;鸿雁迁徙――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鸿雁传书――寄托情思,充满浪漫色彩;杨花、柳絮、飞蓬、浮萍――身世飘零、萧瑟悲凉、感伤离别等;燕子――历史变迁,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兴亡……   三、审准考题方向,规范答题   读懂了诗意,研读了意象,体悟了意境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