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觉传达设计系数位内容与应用设计硕士班-my数位学习-南台科技
專題研討專題研討視覺傳達設計系 數位內容與應用設計碩士班設計專利權之相似設計範圍探討MA1J4102 王明宏設計專利權之相似設計範圍探討王明宏南臺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數位內容與應用設計碩士班(收稿日:2013.01.14;再審日:XXXX.XX.XX;接受日:XXXX.XX.XX)摘要 台灣近年來對於「專利」的觀念已開始改變,尤其是對於企業內之開發部門來說,已經是達到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市場競爭力不斷攀高,商場上爾虞我詐,各企業無不想盡辦法搶得上市先機。而企業長期投入之人力、物力、財力,已將達至無法負荷之階段,為此,企業藉由專利迴避設計之計畫性的規劃來縮短開發成本及時效。[1]以創新的類型來說,大概可分為功能(function)類型創新及造形(form)類型創新。發明(Invention patents)與新型專利(Utility model patents)保護前者的創作;設計專利(Design patents)則保護後者的創作。事實上,發明與新型專利較易判斷,在司法判決上的爭議性會較小;設計專利因屬造形的判斷,司法審判上較為主觀,法官通常難以認定他人的設計是否侵害設計專利權。關鍵字: 設計專利權、專利範圍、專利地圖、個案研究、智慧財產權。一、緒論1-1研究背景與動機 就專利於法律制度上來說,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護技術的創新,促進社會發展利益。就創新的類型而言,可概分為功能類型創新及造形類型創新。前者通常採取發明專利(或新型專利)加以保護其創新功能;後者則採取設計專利加以保護其外觀造形。 迴避設計(Design-Around)的概念原來是指從模仿為出發點,並避免造成專利上之侵害,進一步嚐試突破競爭者專利的權力範圍,進而創造新的技術與產品所採取的設計方法。[2]目前有專利制度的國家,專利類型可概分為發明專利、新型專利、設計專利三種。發明專利與新型專利均屬於功能類型的專利,兩者之差別在於新型專利的存在目的,是為了符合產業快速製造週期及保護創新而授予發明人一個快速審查且短專利期限的專利權。因此,有些國家同時保護上述三種專利(例如:日本、台灣),有些國家則僅保護發明專利與設計專利(例如:美國)。由於發明專利常有客觀的數據可供判斷其專利範圍(例如溫度、應力等客觀數據)。因此判定他人創作是否落入侵權範圍較為客觀與容易。但設計專利卻多為外觀造形的保護。專利要件的判斷(例如近似性、創意度)較為主觀。1-2研究目的1.運用專利地圖分析出相關專利之使用技術與技術的達成結果,來獲得相關具體技術與迴避設計的研發目標,進而節省研發的時間與成本。2.避免侵害他人之專利。3.避免造成惡意侵權之賠償。1-3研究架構第一章 緒論研究主題之背景、動機、目的之說明。第二章 文獻探討針對產品近似性與迴避設計相關與涉及的造形定義、認知心理學、形狀辨識、相似度等作資料收集與探討。第三章 研究方法說明本實驗中的研究方法概念及使用的方法與進行步驟說明。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本章節主要透過實驗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瞭解各族群間認知的差異,以及是否有顯著的差異。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將上述章節所得到的結論加以統整,必且提出本研究之建議與結論。二、文獻探討 有關產品相似度判斷的相關研究,許多學者透過不同角度加以定義。大致上可區分為廣義與狹義廣義指的是產品與延伸產品間的特徵是抽象的,例如產品相關性、品牌的概念。狹義的產品相似程度定義中,則可分為:產品特徵相似度與產品類別相似度。2-1專利權 專利權為專利權人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或授權實施(包括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及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專利說明書中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載之發明或新型(新式樣專利則為圖面所揭露之新式樣及近似之新式樣)之權利。 排他權之意涵在於專利權人取得專利權後,專有排除他人實施其專利權,但並不當然享有實施其專利權之權利。若專利權人實施其專利權會牴觸他人之專利權範圍,則不得實施,否則即有侵害他人專利權之虞。專利權之主張為屬地主義,未申請取得則不予保護,我國之專利權申請,必須具備有新穎性、進步性、產業可利用性。2-2迴避設計之概念 迴避設計的概念原指從模仿為出發點,並避免造成專利上之侵害,嘗試突破競爭者專利申請之範圍,進而創造出新的技術與產品所採取的設計方法。在迴避原則上鑑定機構之鑑定結果影響當事人權益至鉅,為免利益衝突或引發當事人對於鑑定結果之質疑,有利害關係時,宜予迴避。2-3專利地圖分析 由於保護的範圍與內容之不同,台灣現行的專利制度可分為發明、?新型及新式樣三種。?其中,相較於其他國家之設計專利,亦即台灣所稱之新式樣專利,設計專利著重在物品外觀上的視覺訴求之造型設計,因此,在台灣設計專利的定義如專利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一項條文所述:新式樣,指對物品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透過視覺訴求之創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