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东一位化学家爱乐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亚东一位化学家爱乐人生

胡亚东一位化学家爱乐人生   几年不见,再次登门拜访胡亚东先生,发现他言谈依旧爽朗,对音乐还是痴迷、沉迷。只是音乐的欣赏有了些随性、随意,少了些刻意,每日必然有一两个小时的MP4音乐与他相伴,而不再依赖音响。   15岁,他组建了四重奏团   胡亚东最近一次欣赏音乐会,是半年前参加老同学资中筠的钢琴音乐会,现场有一位12岁小朋友拉小提琴为她伴奏。   资中筠以82岁的年龄,钢琴弹得这么棒,让胡亚东感概、叹服。   “音乐在我生命中是伴随我时间最长的,甚至胜过我的专业化学。” 一谈到音乐,胡亚东便兴致盎然。他中学就读于一所很有名的教会学校,从那时开始,他就迷恋上了音乐,70多年一直没停。   早在1942年,年仅15岁的他就同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四重奏团。其中,现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的杨儒怀当时曾担任大提琴手,杨儒怀的哥哥杨周怀担任中提琴手,胡亚东则担任小提琴手。他们这个四重奏团参与了好几次公演。   痴迷音乐的他在报考大学时,曾打算踏入音乐系大门,但一想到“玩音乐挣不到钱,难以维持生计”,还是忍痛而选择了化学研究这条路。   尽管后来是搞化学了,但同时有了更多的机会来满足他对音乐的浓厚欲望。胡亚东后来的人生岁月,化学研究、玩音乐并驾齐驱,还不时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着。   谈起音乐欣赏,胡亚东滔滔不绝,评起音乐家他头头是道。他对音乐不仅是爱好,而且有较深的研究。他是享誉京城的乐评人,极富音乐造诣和天分。他写过60多篇音乐评论文章,他还出版了一本《听,听勃拉姆斯》的音乐欣赏随笔。这些音乐随笔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丰富优美、见地新颖,具有独特魅力。   上世纪50年代,胡亚东到苏联留学,有机会就去听音乐会,贝多芬的“交响乐”、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以及苏联那些有名的演奏家的音乐会大部分都听了。他还到列宁格勒冬宫等处参观著名的雕塑和美术作品,真是大开眼界。这使他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在圣彼得堡他曾有一年听数十场音乐会的经历,收藏的各类音乐唱片3000多张。20世纪80年代,中央乐团的指挥石叔诚准备去西班牙演出,到处寻找一张莫扎特的钢琴四重奏唱片,最后是在胡亚东家里找到的,石叔诚颇感意外。   15年,和陆卓明的知音岁月   谈到他的爱好音乐的经历,胡亚东就不能不提到陆卓明。陆卓明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的世界经济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是原燕京大学校长陆志伟之子。   他俩保持了15年的音乐友谊,一直到1994年陆卓明离世,这段音乐友谊不得不戛然而止。那段时间两人都认为找到了真正的知音,共同欣赏、探讨、评论音乐。   “十几年,太短了,但是这也是很难得的机遇,人生能有几个知音!几个十年!从短短十几年的交往中,我们都深深体会着音乐的友谊,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光彩。”   胡亚东说,对于喜欢音乐的人甚至音乐家,广泛聆听不同演奏家演奏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不但是必须而且是必然的。   上世纪80年代末的十多年中,陆卓明和胡亚东几乎把西方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等19世纪以前的名曲都听遍了。而且某些名曲还收集了多种演奏风格的录音反复聆听。   “卓明的音乐修养比我高,他的钢琴弹得很好,”胡亚东说,他见到过陆卓明的学生们称赞陆卓明讲课之美,“这大概也和他深厚的音乐修养有关。曾听说他招考研究生时,甚至除了专业地理外,必须喜欢音乐,否则不收!真是妙极了。”   1983年胡亚东到巴黎任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他享受了音乐。巴黎的音乐生活是非常丰富的,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几乎天天数场,但胡亚东却因为阮囊羞涩,几年也没听过几次。但唱片可多次聆听,选择余地又广阔,他便选择了后者,几乎每星期都得买几张。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差不多跑遍了巴黎的唱片店,两年多时间收集了上千张唱片。而且几乎把每张唱片都录成盒式录音带,分期分批托人带回北京给陆卓明欣赏。那时候他们每月会书函往来,通信的内容都是对这上千种录音的分析和讨论。   爱乐人生趣事多   在胡亚东的爱乐人生中,自然还有不少趣事。一次,他随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出访以色列,当时的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长雅戈尔博士设宴招待代表团。席间,胡亚东和雅戈尔闲聊起了音乐。令雅戈尔吃惊的是,“一个中国科学家竟然对犹太籍的音乐家了如指掌”。饭吃到一半,雅戈尔竟然邀请他一起去听当晚的一场莫扎特的音乐会,他俩硬是把十多位中、以双方客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等人丢下,“这的确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遭遇。”   “音乐的确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如果兼之有丰富的文化素养,一般不会做坏事,强大的美可以抑制丑的滋长。”胡亚东感慨,音乐的美是难以名状的,那强烈的可以震撼人心,委婉的可以催人泪下,悠长的可以令人深思。   不仅喜欢音乐,胡亚东还是一位“杂学家”,爱好广泛,文化情趣浓厚。他喜欢诗词,是中关村诗社的创始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