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北朝宫廷音乐家苏婆音乐成就及影响
南北朝宫廷音乐家苏婆音乐成就及影响 摘 要: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时期,国家分裂,政权几经更迭,但是并没有阻挡音乐的发展进程。宫廷音乐家苏?婆,依他突出的音乐造诣,不但影响了整个南北朝音乐的进程,同时也使西域(古新疆)的文明化进程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五弦琵琶和龟兹乐调“五旦七声”的宫调体系是他在音乐上的突出成就,苏抵婆带来的西域乐舞对中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苏?婆简介、创作背景、苏?婆的音乐成就和苏?婆音乐影响四方面,来综合考证南北朝宫廷音乐家苏?婆的音乐成就及影响。 关键词:苏?婆;成就;影响;音乐;南北朝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40-02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多半是由士族阶级创作的。因此,中国音乐在南北朝时期,主要服务于士族阶级;同样的,作为士族音乐的高格调色彩,并不是宋元以后市民文化可比拟的。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形式主要为宫调体系,而苏?婆作为其中杰出人物的代表,一直活跃于中原乐坛上,这中间的过程,绝非偶然,而是映照出苏?婆过人的音乐天赋和杰出的音乐才干。 一、苏?婆简介 苏?婆出生于南北朝时期龟兹(今库车)地区,其家世代为乐工。苏?婆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弹奏琵琶。他的父亲为西域著名音乐家,他是家学的“五旦七声”宫调体系,在乡邻之间声名大作,风诏入西突厥汗汗廷,从事歌舞宴乐。北周王子迎娶西突厥公主阿史那氏,他随公主来到中原腹地,从此才华得以施展。 苏祗婆将家学理论传入中原,并结合中原传统调式理论进行传译,创立了八十四调理论。来自西域龟兹国的音乐大师苏祗婆是中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的龟兹乐有七个音阶,演奏乐器能达到18种之多,从音乐唱歌曲调到伴舞的乐曲和乐队演奏,无不透漏出少数民族的歌舞才情。 古代西域旖旎的自然风光,隽永典丽的民间乐舞,使得苏?婆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练就了娴熟的琵琶歌舞,为陶冶时人的情操奠定了基础。在龟兹境内佛教名胜古迹和石窟寺中,苏?婆时时聆听法事活动和宗教乐舞演出,如同虔诚的佛教徒,勤学苦练,顿悟成“佛”。在《旧唐书?音乐志》和刘贶的《太乐令壁记》的记载中,对其在中原的扬名,有过一致赞誉。 二、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西域地区都处于一片战乱之中。社会空前地动乱,战争肆无忌惮地掠夺,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当时的龟兹国与西域诸国同样摆脱不了颠沛流离的命运,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逐渐增多。 前秦大将苻坚征服西域各国以后,将龟兹亦踏在脚下。所到之处,文物珍宝、乐舞伎等尽皆被迫挟持东归。远近文明的《西凉乐》亦渐渐地融入中原文化之中。到北周武帝统一北方以后,遂有了乐师婚嫁队入住中原。 周武王时期的名人郑译尤善音乐,从苏?婆入朝以后,二人就互相交好。直至以高超的记忆传授给郑泽龟兹琵琶演奏技艺。隋文帝杨坚统一以后,尽管郑泽极力推行西域龟兹乐,但是收效甚微,直至在黄门侍郎颜之推的提议下,隋文帝才让乐工齐树提去重修雅乐,但是并没有达到隋文帝的满意。在经历后期的失败以后,郑泽遂亲自求助于龟兹琵琶大师苏祗婆。 苏?婆在当时的长安梨园教坊中,就已经颇负盛名。他对一些名流音乐进行修正的同时,也大力弘扬诸如《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等乐曲。在郑泽和苏?婆的共同努力下,一位精通乐律的著名文化艺术专家和演奏家同时独具慧眼认准改革华夏乐舞之路的长安总教习,共同为华夏音乐的研制和开发做出了贡献。 在郑泽和苏?婆的共同努力下,以笙簧或琵琶柱位发音高低调整校对,寻求研究龟兹乐的调式音阶和乐律与中原宫廷雅乐的契合度,最终在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上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少数民族建立的胡乐胡舞,是在民族大迁移中,融合印度古典舞的方向,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之后随着艺人的传播,抵达中原。在苏?婆的创作中,受西域乐舞、印度天竺音乐潇洒、劲健、活泼、明快、奔放之美的影响,深切地表达了世人追求思想解放、表现放荡不羁、超然自得的情怀一样,创作的乐舞,很快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来。 《隋书?音乐志》上记载:“考寻乐府,钟石律吕,皆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恒求访,终莫能通。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中间有七声。因而言之,答云:‘父在西域,称为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这是郑泽所记述的西域乐舞“七调五旦”与中原乐律“黄钟大吕”向契合的传世之作。 隋朝时期,承继南北朝宫廷雅乐之风,在理念上,契合乐工乐调形成的蓝本。他们二人的创作,反而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淀出深厚的爆发力。 三、苏?婆的音乐成就 借用西域音乐调式理论解决了我国中原地区汉民族朝野长期悬而未决的课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