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大西沟水库建设工程鼠疫卫生学评价.docVIP

乌鲁木齐大西沟水库建设工程鼠疫卫生学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鲁木齐大西沟水库建设工程鼠疫卫生学评价

乌鲁木齐河大西沟水库建设工程鼠疫卫生学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乌鲁木齐河大西沟水库建设工程鼠疫卫生学情况。方法:对乌鲁木齐县南部天山山区的乌鲁木齐河大西沟流域及其东西两岸的鼠疫卫生学进行评价,通过路线法调查灰旱獭数量和分布,通过调查点方法调查媒介蚤数量,另外进行洞干蚤调查、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小家鼠、小林姬鼠和灰仓鼠3种小型啮齿动物会在蓄水后在库区周边2公里范围内产生短期密度增高,密度水平可由蓄水前的1.1%增高至1.8-4%;蓄水后对库区周边鼠体媒介蚤类组成和总蚤指数、染蚤率等鼠疫流行病学关键指标无影响。结论 大西沟水库建成蓄水和投入运营所造成的动物媒介变化不足以引起当地鼠疫自然疫源性的改变,尚不满足引起动物鼠疫爆发流行的基础条件。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乌鲁木齐河;大西沟水库;建设工程;鼠疫卫生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R51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4..02   大西沟水库工程是乌鲁木齐河流域规划中规划的重要工程之一。《乌鲁木齐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1999年12月)指出,乌鲁木齐乌拉泊水库以上河段的防洪能力为30年一遇,未达到其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乌拉泊水库以下目前的防洪能力为100年一遇,末达到其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由于大西沟水库项目建设区域位于乌鲁木齐南山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的规定需要开展相应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区域除涉及大西沟水库项目建设施工区域外,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应以施工区域为中心向周边扩展不小于10 km,开展相应的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评价。本课题借鉴了青藏铁路建设期间的鼠疫卫生学评价内容[2]。   1 评价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卫生学评价区域位于乌鲁木齐县南部天山山区的乌鲁木齐河大西沟流域及其东西两岸,即从河源(胜利达坂)一直到沟口(西白杨沟汇入口),海拔为1600~4200米,东经87°06′~87°15′,北纬43°10′~43°20′,面积约700 km2。大西沟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面,天格尔山(或称喀拉乌成山)北坡,沟顶端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胜利达坂,距乌鲁木齐市区约120公里,亦是乌鲁木齐河的发源地;大西沟河流全长约190公里,流域面积2 400余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37亿立方米,年均流量5.2立方米/秒。大西沟河谷宽40―160米,上游山区河道狭窄,坡度陡峻,各支沟深度切割呈峡谷。大西沟沟顶海拔4 000米以上发育有众多现代冰川,号称“冰川王国”,总面积34.5平方公里,共有77条。其中,1号冰川最大,长2.4公里,平均宽500米,面积1.9平方公里。   2 评价方法   2.1、调查方法   路线法调查灰旱獭数量和分布。在调查区内选有代表性的监测路线5条,每条路线5 km,路线视野宽度50~100 m。调查分为繁殖前期和繁殖后期。   2.2 媒介蚤数量调查   (1)根据调查区域的面积,按0.5%抽样比例设置调查点,每点检獭不少于10只,对获得的蚤分类,计算蚤指数和染蚤率。   (2)洞干蚤调查:每年探洞干30~50个,对获得的蚤分类,计算蚤指数和染蚤率。   2.3 病原学及血清学   用细菌学方法,每点检验旱獭不少于20只(份);用血清学方法每点检犬血清30~50份。   3 结 果   3.1 路线法灰旱獭密度   路线法共调查旱獭面积5000公顷,5和7月份平均密度分别为0.44只和0.58只/公顷,总平均密度0.42只/公顷,年度间密度稳。2000年乌鲁木齐南山灰旱獭密度为0.23公顷/只;2001年300公顷面积内,有221只成鼠,100只幼鼠,密度为1.0公顷/只;2002年公顷560面积内,有156只成鼠,22只幼鼠,密度为0.3公顷/只;2003年800公顷面积内,有150只成鼠,没有幼鼠,密度为0.2公顷/只;2004年1000公顷面积内,有400只成鼠,没有幼鼠,密度为0.4公顷/只;2005年1000公顷面积内,有275只成鼠,83只幼鼠,密度为0.36公顷/只;2006年1000公顷面积内,有279只成鼠,115只幼鼠,密度为0.39公顷/只;2007年1000公顷面积内,有412只成鼠,96只幼鼠,密度为0.51公顷/只;2008年1000公顷面积内,有378只成鼠,70只幼鼠,密度为0.45公顷/只;2009年1000公顷面积内,有331只成鼠,53只幼鼠,密度为0.38公顷/只;2010年1000公顷面积内,有389只成鼠,55只幼鼠,密度为0.44公顷/只。   3.2 定点法灰旱獭密度   2000~2010年定点法共调查旱獭面积958.3公顷,灰旱獭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