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李家坝人墓地聚落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阳李家坝人墓地聚落分析

云阳李家坝巴人墓地聚落分析   摘要: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是巴文化中的一处重要遗址,对巴文化尤其是晚期巴文化的研究有着深刻意义。其中发现的东周巴人墓地更是集合了人殉人牲、俯身葬、船棺葬等多种在重庆峡江地区较为独特的葬式葬俗,通过对这些墓葬因素进行分析,李家坝遗址应为一处军事因素占比较大的巴人区域性中心聚落遗址。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巴文化;李家坝巴人墓地;聚落考古   聚落考古学是考古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单个聚落、聚落之间的形态及关系,聚落形态的历史演变等内容。其主要研究对象有房址、防卫设施、经济设施、公共墓地以及生产区等。我国的聚落考古学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方面的显著成果,研究聚落规模较早的论著为巩启明和严文明先生的《从姜寨早期村落布局探讨其居民的社会组织结构》。但我国的聚落考古研究多集中于对房址及聚落整体,对墓地的专门研究仍有待提高关注力度。[1]本文拟通过对云阳李家坝遗址的巴人墓地进行分析,从而讨论出它在重庆峡江地区各聚落及聚落群中的地位。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s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e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2]这段后汉书中的记载虽掺杂有神话因素,但还是可以通过它得出巴人的起源地、风俗以及迁徙的路线等内容。巴人发源地――武落钟离山对应的现今地名虽有多种看法,但一般认为是今湖北长阳清江流域一带。之后的巴人在廪君务相的带领下,溯河而上来到了重庆峡江地区,巴文化在此发展壮大,甚至范围达到了陕西汉中一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夔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3],先秦时期的巴人聚落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东部以及湖北西部的峡江地区,其中心区域就在重庆峡江地区,这一地区在巴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巴人的选址十分符合古人近水而居的思想,且该地区植被茂盛,地形多为山区,适宜聚落的发展。有学者将巴人聚落的类型分成三种:村落式聚落(如:巫山蓝家寨遗址、奉节老关庙遗址等)、区域性中心聚落(云阳李家坝遗址)以及聚落群(如:忠县?井沟遗址群)。[4]   云阳县地处重庆东北部,与奉节、万州、开县和巫溪相接,南于湖北恩施州利川市相邻,属喀斯特地貌,以山地为主,并有谷、丘等。李家坝遗址位于云阳县高阳镇青树村,又处于峡江地区先秦巴人传统活动区域的腹心地带――澎溪河(又称“小江”)东岸,澎溪河流域地处战国时期巴、楚、秦文化互相碰撞的核心地带,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遗址由两条小沟将其分为上坝、中坝和下坝,共分为四个发掘区。从1997年的发掘开始,已经发现有居址区、先秦墓区、汉六朝墓区及水田遗址等遗迹,确认现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中发现的战国时期巴人墓地位于Ⅱ区,遗存堆积十分丰富,发掘墓葬超300座,证实了该墓地的规模大大超过之前所认识。虽然其中部分墓葬无随葬品或较少,但该墓地出土的各类巴文化及巴文化与周边文化交流的遗物之丰富,葬制葬俗之特殊与少见,是为巴人墓地发掘的一次重大突破,李家坝遗址也被评为了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5]下面就对李家坝巴人墓地中的人殉人牲、船棺独木棺葬等葬制葬俗进行分析,从墓葬的角度来探讨李家坝遗址在整个重庆峡江地区聚落中的地位。   一、人殉人牲   李家坝巴人墓地在1997- 1999年间发现约16座殉人墓葬并发现人牲现象,97年发现的8座殉人墓均为大中型墓葬,且大多数有随葬品。人殉人牲现象在同时期的重庆峡江地区已经较为少见,小田溪战国巴王墓这种等级较高的墓地也未曾发现相关现象,而李家坝遗址却普遍的使用该种葬式葬俗,可以说是李家坝巴人墓葬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种习俗与《后汉书》中记载的巴人传统习俗联系密切――“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据发掘者现场观测,方法或为先将人杀死后再作为人牲,将殉人砍成数段后再入墓中殉葬。[6]李家坝巴人墓地所见人牲,均为人头埋于墓主脚下,这种习俗或与“猎头”习俗有关。猎头习俗在我国起源于史前时期,其目的和意义主要在于:一是祭祀之用。该现象较为常见,它包含了原始宗教上的意义。包括有猎头祭谷或祭祀田神、用于房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