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1岁老将军衍从放牛娃到将军
101岁老将军邹衍从放牛娃到将军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将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里,始终激励着后人勇敢前行。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长征,这篇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由中国工农红军用血肉之躯和钢铁精神谱写而成。在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刊从本期起,刊发辽宁仍健在的部分老红军的英雄事迹,与广大读者共同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邹衍,1915年11月出生,江西兴国县人。1928年参加党领导的秘密农民协会,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8月入党。抗战胜利后从西北转战东北,率部参加了剿匪、土改运动,并参加了解放吉林、围困长春和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6月离休,离休前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 今年101岁高龄的邹衍老人,谈起话来笑容可掬、有条不紊,一副儒将风度。对自己一路走来的历史足迹,特别是长征中的故事,邹老至今记忆犹新。 13岁时为农协站岗放哨 1915年11月,邹衍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邹衍断断续续念了5年书,后来因生计所迫放弃学业,帮父母放牛、干农活。 1928年年初,一支红军队伍来到崇贤乡,贴标语、开大会、打土豪。不久,崇贤地区建立了秘密的农民协会,邹老的父亲邹庆方也参加了村里的农民协会。 “一天晚上,农协在我家开会,会长陶时方让我在门外放哨,说有情况就报告。陶会长非常认真地说:‘孩子,你这就算参加了农民协会,这件事不准对外人讲,泄了密是要杀头的。’从这次会后,农协召开会议,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在山沟里还是山坡上,我都给他们站岗放哨。”邹老回忆说。 毛泽东讲“分”字让他至今难忘 1930年9月,邹衍被选送到赣西南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接受培训,正式参加了工农红军。1931年6月,学校奉命撤回赣江东部,到达宁都以北的黄坡、小布一带,这是当时中央军委和总司令部所在地。 一天,邹衍和战友们在野外训练时,毛泽东健步向他们走来。大家都非常高兴地拍手欢迎。邹老回忆说:“毛主席向大家问好,说‘同学们辛苦了’,并问大家都是哪些地方的人,学习怎么样。大队长一一作了回答,然后请毛主席讲话。毛主席说,今天只给大家讲一个‘分’字,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接着,毛泽东联系实际讲解了为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压迫,以及革命的目的和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等等。这次讲话,邹老至今记忆犹新。 长征路上给周恩来送急件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邹衍在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任通讯班班长,往返于总部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之间,传递机密情报和重要信件。 红军攻下遵义城后,一直将敌人追歼到乌江边。邹老回忆说:“战斗结束后,总政治部李富春代主任派我给周恩来副主席送急件。我从驻地出发,翻过几座大山,跑步赶到遵义城郊区找到了周副主席。那时他留着很长的胡子,腰间扎着皮带,别着手枪,正在等待前线的消息。周副主席看完信件对我说:‘你回去后跟李主任讲,总政治部就在郊外宿营,不要进城,因为城里现在还很乱,山上还有零散的敌人,可以先派工作组进去。’我赶紧返回驻地向李富春汇报。当晚,总政治部机关按照周副主席指示,在城郊找了一个村子宿营。” 蔡畅手把手教他絮棉衣 1935年6月,邹衍随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穿过藏区,来到夹金山下。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爬的第一座雪山,海拔4900多米,山脚下人烟稀少,粮食奇缺。领导要求战士们立足现有条件,做好过雪山的准备工作。 邹老回忆说:“在以前的行军中,为了尽量减轻负担,同志们除了留件换洗的衣服外,其他的东西都扔了。没有棉衣御寒,大家就把两件单衣套在一起缝上,中间再絮些保暖防寒的东西。我将总政治部肖向荣秘书长送给我的一件夹衣拆开,找了一些破碎羊毛准备絮上,可不知怎么下手,其他战友也是手忙脚乱。正在大家为难时,李富春主任的夫人蔡畅大姐来了。她先教我们絮套子,又拿起针线给我们作示范。我们围坐在一起,蔡大姐手把手地教我们。在蔡畅大姐的帮助下,大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御寒衣。” 夹金山一上一下就是七八十华里,快走也要一天的时间才能翻过。 “天一亮我们就随部队出发了,走到山脚下时,四周的田野绿油油的,太阳暖融融的,大家走得满身是汗。刚上去,路还算好走,越往上走路就越窄越陡,空气也越来越稀薄,雪也越来越深。走到半山腰时,天气突然变冷了,再往上走就更冷了,这时天上飘来一片乌云,大风突然吹起,空中立即大雪纷飞。一眨眼的工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