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扎根基层 医者仁汇聚无疆大爱
扎根基层 医者仁心汇聚无疆大爱 2016年6月26日,第十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全科、口腔、核医学等11个学科的80名医生入选本届医师奖。让人感动的是,80名获奖医师中,基层医生占近四分之一。他们扎根基层热土,心系百姓健康,展现着基层医生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他们肩负“健康守门人”的使命和重托,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为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基层卫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本期介绍的是来自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6名获奖医师的感人事迹。他们倾其一生只为守护百姓健康的崇高信念值得我们骄傲,他们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小毛驴背上的村医 他,身高只有1.26米,体重不足100斤,不能干重体力活,却用敦实的肩膀扛起了几千乡邻的健康;他经常骑着小毛驴、挎着20多斤重的药袋出现在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为乡亲们诊病治病,一晃就是20多年;他给人看病,不但不要出诊费,遇到家里困难的,还要倒贴药品,所以至今他家依旧一贫如洗。他,就是库伦旗额勒顺镇苏日图嘎查唯一的村医哈申通拉嘎。 “长大了要当医生!” 哈申通拉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8岁那年,爷爷背上长了一个疖子,这原本算不上病,只要稍懂点医的人都能治,可是当时村里没有懂医的人,眼睁睁看着小疖子日渐溃烂,爷爷被折磨得痛苦万分,一家人却束手无策。看到平时疼爱自己的爷爷痛苦的样子,哈申通拉嘎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当医生,为爷爷和乡亲们消除病痛。怀着这样的纯朴理想,1987年,他克服身高等困难报考了当时的库伦卫校,毕业后便回到苏日图嘎查建成了村里历史上第一个卫生室。由于身材矮小,出诊时他只能选小毛驴做代步工具。 “病人的事比天还大!” “农村需要的是全能医生,要当好村医,就得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几次的亲身经历,哈申通拉嘎发现了自己医学知识的欠缺,于是从小学蒙古语的他克服语言文字障碍,自费到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又自学了《中医基础理论》《儿科学》和《妇科学》《西医基础》等医书。在不断的学习中,他的医术有了质的提升,成了十里八村家喻户晓的名医。 哈申通拉嘎认为,“村医的责任就是为患者解除病痛,不管啥时候有人找你,都得去,病人的事比天还大。” “没钱的也得给看病!” “行医就是行善,药卖贵了,老百姓承受不了,我也心不安……”在哈申通拉嘎眼里,医生最重要的是有良心和医德,所以尽管他跟70多岁高龄的母亲两个人日子过得很紧巴,遇到家境困难的患者,他总是伸出手来帮一把。 “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没钱的也得给看病!”25年来,哈申通拉嘎怀着这样简单的想法行医治病,家里困难的,哈申通拉嘎干脆倒贴,因此至今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说起哈申通拉嘎,苏日图嘎查和周边村屯的农牧民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 “无腿”村医的“有爱”人生 重庆合川区瓦店村残疾女医生李菊洪,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无腿白衣天使”。行医15年来,她靠着支撑身体的小板凳,靠着丈夫温暖而坚实的脊背,“走”遍了山里的沟沟坎坎。 15年“走”坏24只小板凳1983年,走在放学路上的李菊洪被一辆疾驰而过的大货车卷入车底,造成双腿截肢,腿部仅剩不到3厘米。那一年,李菊洪只有4岁。1997年李菊洪考入重庆江津特殊教育学校,选择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自己真正感受过身体的痛苦,更能体会别人的病痛,我很想当医生,救死扶伤,缓解别人的痛苦。”李菊洪说。毕业后,李菊洪的父母希望她在镇上开个诊所,她却不顾父母的反对,回到瓦店村开起诊所,当上一名村医。 15年来,瓦店村的村民们习惯了这样的场景:每天清晨,李菊洪早早开门,一有患者,李菊洪就双臂同时向小板凳发力,纵身跃上半人高的方凳,面对患者问询、把脉、听诊……处理起来忙而不乱。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诊30多人,充当双腿“走路”的小板凳,不满一年就要换一对。从医至今,李菊洪“走坏”了24只小板凳。 “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愿意为村民们服务” 随着工作面的扩展,李菊洪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清平镇卫生院院长何代书说,只要卫生院组织学习培训,李菊洪总是积极参加,从不缺席。全镇村卫生室开展的医技医德测评,李菊洪已经连续5年排名前三。 “李医生,凭你的技术和医德,到哪里都吃得开。”有些人劝李菊洪离开山沟沟,到镇上或者城里边去发展。但是15年过去了,李菊洪从来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李菊洪说:“瓦店村的父老乡亲帮过我,这么多年我都在这里,他们非常信任我。我不能对不住乡亲们的心意,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愿意为村民们服务。” 一个好医生,救活一所卫生院 2009年12月,曾劲松服从组织安排,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毅然放弃县级医院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