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幼儿园《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方案.doc

八一幼儿园《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一幼儿园《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方案

PAGE PAGE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五期重点立项课题《玩的教育——我园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 究 方 案研究单位 徐州八一中心幼儿园主持人 丁 红 朱金华拟定时间 2004年5月修订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课题提出的背景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它自发地发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不仅因为玩是有趣的,还可以通过玩来学习。玩是幼儿思考、想象、尝试、验证、创造、吸收的方式,是幼儿理解并适应周围世界的方式。玩——就是游戏。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这种特殊关系,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建构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儿童观、课程观的影响,儿童往往被看作是承受教育影响的被动的客体,是灌输知识的对象与容器。游戏更多地被教师用作是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例如,教师往往像上课那样来组织幼儿的角色游戏:确定“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主题,制定与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承担的角色,想方设法地使游戏内容与情节向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游戏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的标准,结果使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由此可知,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造成了理论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轻视游戏或忽视游戏的矛盾现象。这种现象长期以来难以扭转。如何消除这一矛盾现象,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研究课题。纵观我国游戏研究的发展状况,将游戏与课程相结合几乎等于空白,这就很难发挥“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真正意义,游戏往往被当作一个教学手段单独包含于幼儿园教育领域之中。幼儿园的教育,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幼儿园的课程也应该贯穿游戏的精神、游戏的方法、游戏的途径、游戏的内容,也就是说蕴含游戏化的教育因素,才能使幼儿在身心轻松愉悦中获得自然而有益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游戏化课程?怎样真正使本园幼儿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全美幼教协会/全美幼教专家协会指出:课程“在某一具体社区的背景下必须是突显其文化价值的,并且是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的和有意义的”,同时,我园国家级课题《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之研究》表明:我国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因素,我园师生从民间游戏中生成了大量的教育内容,并有机地和现代教育因素、国外先进经验融会贯通。这有利于形成适合中国国情、本园园情的园本文化和教育网略,构建以此为特色的、以培养“未来中国人”为出发点的园本课程体系。因此,我们从所处的地域特点出发,结合本园文化、研究特色、教师兴趣等,吸收国内外先进幼教经验,尝试开展《玩的教育——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将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相结合,倡导体验为本、生活为源、整合为系、自主为魂的原则,运用游戏、实验、操作、娱乐、交往、观察等手段,鼓励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会创造、玩中求发展。通过课题的实施,还幼儿以自主、幸福和愉悦的童年生活,给幼儿提供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体验人生的机会,这是任何发展的前提和目的,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关于游戏的研究,是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兴起而兴起的。早期有关的游戏研究为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初,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陈鹤琴等幼教专家关于儿童游戏、玩具的研究,就有其独到的见解,有的迄今对游戏的研究仍有积极的影响。如,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中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及游戏的发展变化。他参与拟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把游戏规定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计数、感觉、节奏和舞蹈、模拟游戏以及各种良好的传统游戏等。这些都为以后我国的游戏研究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20世纪6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就提出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这一命题,又逐渐演变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不论是“主导活动”抑或是“基本活动”,都肯定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幼教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的教学观,“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长期以来难以扭转。迄今为止,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与忽视游戏,仍是一个在全球幼儿教育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消除这一矛盾现象,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频频成为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组织召开研讨会的主题。美国、俄国、以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