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清代及民时期窟檐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莫高窟清代及民时期窟檐研究

敦煌莫高窟清代及民国时期窟檐研究   内容摘要:在对敦煌地区现存传统建筑进行考察和走访工匠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调查和以往相关论著,就敦煌莫高窟清代及民国时期窟檐进行了专题研究,其工艺特征与艺术风格自成特色,是形成敦煌传统建筑工艺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莫高窟;窟檐;清代及民国时期;敦煌传统建筑工艺   中图分类号:K8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2―0053―06      A study of the grotto eaves at Mogao Grottoesin the period of the Qin dynasty andthe Republic of China   LI Jiang   Abstract: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to traditional Dunhuang architectures in existing and inquiringlocal craftsmen, adding up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ve records and documents, this article tries tomaking a thematic study on the grotto eaves of Mogao Grottoes which have been built in the period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raft and style of traditional Dunhuang architec-ture are unique and each with a character of its own and had been conformed themselve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Dunhuang local architecture.   Keywords: Mogao Grottoes; Grottoes Eaves;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Traditional Dunhuang Architecture Craft   (Translated by BAO Jingping)      一 研究背景      莫高窟崖面在历史上曾为“檐飞雁翅,砌盘龙鳞……前流长河,波映重阁”,这是窟前建筑的真实写照。现存崖面上的洞窟,有很多以往窟檐木构件的遗迹。这些窟檐在开窟早期已经存在着。不过大部分窟檐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倾毁。现在保留下来的不过20座,其中有5座被确定为晚唐和宋代的。前辈学者从形制、构造、彩画等已经对此5座早期窟檐做过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相较而言,出于技术、艺术、历史价值认定和评价的不同,则很少有对其余窟檐的研究,而本文便是对这些窟檐的建造时间、构造特征、工艺做法等所进行的探讨,并重新评估它们的历史价值(图1)。         二 时代考证      除上述5座唐宋窟檐外,莫高窟崖面由南至北现存的第138窟、第130窟、第177窟、第96窟(九层楼)、第94窟、第454窟、第16窟②(三层楼)等7座窟檐,木构件保存完整、工艺水平较高,可以作为同期窟檐的代表,除第96窟窟檐(重建于1928―1935年)、第16窟窟檐(重修于光绪三十二年)有明确的建成年代外,其余的均未有明确纪年。清道光年间《敦煌县志》中有对千佛洞(即莫高窟)的记载,但并无记录这些窟檐的建造时间,县志中的千佛灵岩图(图2)也仅是对散布在崖而上的窟檐用图示的方法象征性地表示出来,并无具体的对应关系,至于形制特征和时代做法则无从谈起。随着藏经洞的发现,1907年、1908年斯坦因、伯希和相继来到莫高窟,拍摄了当时莫高窟崖面状况的照片(图3、图4、图5),对石窟进行了测绘并绘制了崖面立面图(图6),使我们获得了当时窟檐状况的形象资料,为推断它们的建成年代提供了线索。      从拍摄的照片和伯希和一行绘制的崖面立面图,我们可以看到第96窟、第94窟、第130窟等三座窟檐与现在的形式相差较大,现今的第94窟、第130窟窟檐屋顶形式南硬山顶变为了歇山顶,檐下棋做法也有相当大的改变。而第96窟窟檐有明确记载,于1928―1935年重建,由五层变为九层,屋顶形式由硬山顶变为八角攒尖顶。考虑到这三座窟檐之间在关键性木构做法方面的一致性,后文将会具体讨论它们在角梁、斗棋等的共同特征,由此确定第94窟窟檐的重建时间可以参考第96窟窟檐,同在民国时期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