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为县棉花单产下降原因及高产栽培建议
无为县棉花单产下降原因及高产栽培建议 摘要 分析无为县棉花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高产栽培建议,以指导棉花栽培。 关键词 棉花;单产下降;原因;建议;安徽无为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073-01 无为县是安徽省第一植棉大县,近年来棉花单产呈下降态势。2004―2008年,全县平均皮棉产量1 369.5 kg/hm2, 2009―2013年为1 269.0 kg/hm2,降幅达7.3%。同时,由于劳动力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植棉成本增加,加之棉价走低,植棉效益大幅下降,棉花种植面积迅速下滑。 1 棉花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 1.1 渍涝灾害严重 棉田多为水稻田改种,地下水位高,渍害严重,棉花根系发育不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沟渠阻塞严重,遇强降雨往往排涝不及时,易出现急性涝灾。 1.2 肥害逐年加重 施肥后遇雨,尤其是花铃肥后遇雨肥害严重,甚至出现大面积急性青枯死苗现象。此现象从2005年开始发现,以后逐年加重,主要原因是棉田多年免耕,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结构变差,吸附能力下降,雨后土壤中肥料浓度大,渗透压低,造成根系失水所致[1-2]。 1.3 施肥普遍不当 多数棉农化肥投入量大,甚至高于高产棉田的养分需求,但施用不合理:一是肥料配比不合理。氮、磷、钾配比不当,有机肥、钾肥、微肥投入不足;二是施用时期不合理。如蕾期氮肥施用量过大,而花铃期氮肥施用量不足等。 1.4 种植密度偏稀 伴随着杂交品种的推广应用,种植密度呈逐年下降态势。2013年,全县平均种植密度仅16 800株/hm2,棉花群体优势下降,棉花产量主要依靠个体生产潜力的发挥,导致需肥量增大,补偿能力减弱,稳产性下降。 1.5 自然灾害频发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变多,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增加,灾害严重。如2012年8月8日,遭遇强台风“海葵”正面袭击,全县棉花几乎全部贴地倒伏,灾情十分严重。2013年7―8月,受持续50 d的高温干旱影响,形成了严重的高温热害和旱情,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1.6 化学调控不足 多数棉田虽进行化调,但化调次数、剂量普遍不足,且多数使用助壮素进行单向控制,新型双向调节剂棉太金使用比例小,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1.7 棉田管理粗放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老化现象严重,据无为县农委2014年2月组织的农业从业人员情况调查结果,农业从业人员中:30岁以下占1.4%,31~50岁占34.7%,51~60岁占31.6%,60岁以上占32.3%;男女比例为1.2∶1;小学及文盲占67.96%。棉花种植以50岁以上劳动力为主体,且女性所占比重较大,体力普遍不足,接受新技术慢,棉田管理愈来愈粗放,制约了棉花单产水平的提高。 2 高产栽培建议 2.1 提升排灌能力 加强排灌能力建设,搞好沟渠清淤工作,做到旱能抗、涝能排。棉田需开好“三沟”,尤其是围沟和腰沟垂直深度需达30~40 cm,排水通畅,确保棉田透气爽水[3]。 2.2 科学配方施肥 按传统施肥方法,棉花全生育期一般需施肥5~7次(不包括叶面追肥),施肥方式为埋施或浇施,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为减少施肥工作量,降低肥害风险,推荐“一基一追”施肥法:用养分含量45%棉花专用缓释(失)肥(20-7-18)1 200~1 500 kg/hm2,硼肥、锌肥各7.5~15.0 kg/hm2作基肥埋施;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棉花长势和土壤墒情撒施尿素150.0~187.5 kg/hm2,墒情差时需造墒。如埋施可另加氯化钾90~105 kg/hm2,效果更佳。8月中下旬开始,对叶片失嫩的棉田,用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1%尿素、2%~3%过磷酸钙浸出液750 kg/hm2喷雾,每7~10 d喷1次,共3~4次,可结合治虫进行,防止棉花早衰。 2.3 提高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棉花种植密度要根据土壤、品种、茬口、施肥、化调水平等具体情况确定。根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大田密度宜在2.25万株/hm2左右。湖南、湖北品种单株个体较大,可适当稀植。早茬田、土壤地力好、施肥量大、化调水平低的田块,亦可适当稀植,但最低不少于1.80万株/hm2。 2.4 合理选择品种 应选择铃重中等偏上、衣分较高、吐絮畅、易采摘、结铃性强、茎杆坚硬、抗倒伏、耐高温的高产稳产品种,如中棉所63、稼元216、创075、鄂杂棉11等。农户应有针对性地选购品种,如病害发生重的老棉田,应优先选择抗(耐)病能力强的品种,如中棉所63等。 2.5 普及全程化调 推广使用棉太金替代助壮素,棉太金是促控双向调节剂,有效成分为胺鲜脂含量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