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寨龙庙民间文化调查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家寨龙庙民间文化调查报告

徐家寨会龙庙民间文化调查报告   摘要:文章以湟中县徐家寨村为个案,对徐家寨村的回龙山和回龙庙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进而对徐家寨的庙会作了进一步的系统调查,由此勾勒出徐家寨民间文化的形成、传承、变迁的历史轮廓。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徐家寨;会龙庙;会龙山;民间文化;庙会      徐家寨,古名伏羌堡,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总寨乡,在鲁沙尔镇东北7~8公里宁(西宁)湟(湟中)公路旁,正处于交通要道。伏羌堡城垣清末民初尚较完整,1949年以前有部分被农民拆除。建国后因发展生产,农民人数、户口激增,墙垣陈土被农民拆运肥地,地址被用来盖屋,现在仅存少部分残垣依稀可辨。徐家寨现有五百余户人家,基本上都是汉族,民族成分较单一。有少数与湟中、贵德藏族通婚。全村大姓有徐、谈、冯、李等,徐家为本村的“根子姓”,即为明朝流官百户徐勇后人。通过对于徐家寨的两次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很多民间文化现象值得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下是田野调查后的一点所得。      一、徐家寨村的形成与发展      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王厚收复青唐城(今西宁城),宋改青唐为西宁州,建倚郭县于伏羌堡。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筑伏羌城堡。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五月,封昭信校尉徐勇于此,充西宁前所流官百户,居住大南川“伏羌堡”,于是该地即为徐氏所统辖,继而便将“伏羌堡”更名为徐家寨,这便是徐家寨的由来。   明朝在此处修寨防守南川暗门、隘口,其扼南川之中,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明朝“拒蒙”、“招蕃”政策的在西宁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明太祖赐予徐勇的敕命,今藏徐家寨徐彦帮家,已有六百年历史了。   清初,亦尝驻兵于此,防守南川暗门、隘口。清高宗乾隆三年(公元1725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鉴于伏羌堡距南川诸隘口稍远,遇有紧急军情驰援不便,遂奏移南川营于加牙黑古城,并于乾隆四年修筑黑古城。四月十五日开工,次年九月下旬竣工,筑土城一座,城周长二百三十二丈八尺,高二丈二尺,根厚一丈八尺,顶厚九尺,设南北二???,置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领兵防守。黑古城城垣今尚在,其地为湟中上新庄乡的一个村庄,城内住有数十农户迁出城外居住。离黑古城不远有新城村名,亦有城堡墙垣,残垣高、厚与黑古城相当,城垣筑自何时不详,其地现为马场乡一个村庄。      二、会龙山与会龙庙      会龙山,据清代“西宁志”记载是西宁大南川名山之一。山虽然不高,但玲珑秀丽、松柏满山、绿荫密布。在明朝年间,在会龙山始建了雷祖殿、娘娘殿、财神殿、山神庙,龙王庙。后来到了清代同治十年间,由于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当时以陕西回民马化龙为首的土匪(俗称哇尔),逃窜于西宁地区,烧杀抢掠,村里的人遭到劫难,会龙山和庙都惨遭烧毁,满山的林木也被烧。后来至清代光绪年间,山坡林木重新焕发,村民集资再次修建,当时力量薄弱,仅修建了雷祖大殿、三楹献殿,东西廊房各三间,山门一间,一面山嘴,石岩上建立碑一座。时至1958年十年浩劫,各个殿被拆毁,满山的林木也被砍光,挖坏了山坡山嘴并砍伐了千年古树三棵。在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村里的善信老人们发起重建会龙山庙的倡议,经多方筹集资金,于1984年重建会龙山神殿,至1985年基本竣工。   道教在“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思想的指导下,许多道教宫观多位于远离尘嚣、清静安谧、枝叶茂密的名山胜境。而且从“道法自然”出发,许多宫观往往以洞天福地的自然态势作为布局的基础。因此,也十分注意宫观选址布局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传说回龙山山势走向是一条龙,会龙庙所在地是龙尾,是风水宝地,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建造寺院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站在会龙山的玉皇阁向下俯瞰,起伏的丘陵,遍布着块块连缀的农田,黄色的油菜花和绿色禾苗互相辉映,山脚下宽敞的院落和冉冉上升的缕缕炊烟,形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并且巧妙运用山体形态,借助水和树木等自然景观等要素,使山麓包围的寺院能够处于审美价值较高的环境中。   会龙庙依山势走向,在山脚下一泉眼上修建了一座龙王庙,龙王庙正面供奉的排位上写有:五湖四海九江八河行都天八大龙王当镜河溪井泉龙王、法雨滂沱大帝、丹灵扶桑大帝(四海九江掌风调雨顺,十二河源报五谷丰登。)过龙王庙顺山而上,半山腰有本方山神庙,山神庙后有阿米尤拉山神庙,此为藏传佛教中的神灵。   过山神庙,即是会龙庙正门,进门之后为庙之献殿,正面供奉:关兴、关帝、周仓;两侧左供奉:火帝真君、黑虎财神;右供奉:牛王马祖尊神。背面供奉:王灵官。在献殿旁有两间侧房,门上写着“小西天”,里面供奉着金刚大圣石。据传石上自然呈现出宝贝佛宗喀巴的另一种佛身即九赛佛的佛像,五个头,头上长着犄角,三十六条臂,每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