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陆鹅之会异同新探
朱陆鹅湖之会异同新探 摘要:九卦之序是鹅湖之会论辩中常被学人忽视的内容。朱陆对九卦之序的解读基本类同,与两人在宗旨之诗与教人之方上的差异形成一个朱陆异同诠释的理论困境。摆脱此困境的方法是,在朱子主旨思想为理气二分,性为理、心为气的基础上,否定牟宗三所谓朱子性理“只存有不活动”的观点,确立“即存有即活动”的观点。如此,朱陆异同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两者同为以主体内在力量为核心的成德之教;朱子在心性二分的格局下显现出道德力量在客观层面落实的特征,在分殊上显示理一的全体大用;而象山在心性一体的格局下仅仅显现主体性的承担,而缺乏客观层面的必要落实。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朱陆异同;九卦之序;即存有即活动;性理降衷 中图分类号:B2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9-0112-06 朱陆鹅湖之会俨然成为中国儒学思想史上心学与理学对峙的一桩公案。前贤今彦对此多有论述,但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一般人之论朱陆异同者,多谓朱子偏重道问学;象山偏重尊德性……然朱子之学之最终目的,亦在于明吾心之全体大用。此为一般道学家共同之目的。故谓象山不十分注重道问学可;谓朱子不注重尊德性不可……朱子言性即理。象山言心即理,此一言虽只一字之不同,而代表二人哲学之重要的差异。”①冯先生从性即理与心即理分辨二家之异,为朱陆异同的研究作出一大推进。而牟宗三先生认为:“朱子之形态是认识论的形态,是静态的本体论的存有之形态,而不能复合于本体论的动态的立体直贯之形态……其距离远甚于周、张、大程及陆、王也。”②在牟先生看来,朱子不但是性即理、心即气,理气二分,且其性理是“只存有不活动”;而象山是心性即一,是“即存有即活动”。由此牟先生作出了褒贬,象山合于孟子,而朱子为别出。 冯、牟二先生对于朱陆的分判,可以视为现代学人对于朱陆异同理解的两大高峰,也为后人理解朱陆异同定下了准绳。然而,冯、牟二人谈的其实是朱陆之异,他们似乎都忽视了鹅湖之会朱陆之同的一个隐含主题。其实,隐含的朱陆之同的主题可以挖掘出朱陆思想异同的另一种解答,同时对心学与理学的理解也会呈现出一种与前人论述迥异的面貌。 一、鹅湖之会论辩内容的叙事遮蔽 鹅湖之会的详细内容,作为当事人一方的朱子没有详尽的记载,作为另一方的象山则有较为详尽的记载。从《象山语录》和《象山年谱》上,我们可以看到鹅湖之会主要论辩的内容。 象山在其《象山语录》中记录的鹅湖之会,先阐述了他和子寿的两首诗,然后: 元晦大不怿,于是各休息。翌日二公商量数十折议论来,莫不悉破其说。继日凡致辩,其说随屈。伯恭甚有虚心相听之意,竟为元晦所尼。③ 在《象山语录》里,可知论诗之后两日,朱子与吕伯恭、象山等人,尚有论辩主题,可惜并未详载。我们可以从《象山年谱》中看到一些当事人的补充记载,如邹俊父之记录,如下: 朱、吕二公话及九卦之序,先生因????言之。大略谓:复是本心复处,如何列在第三卦,而先之以履与谦?盖履之为卦,上天下泽,人生斯世,须先辨得俯仰乎天地而有此一身,以达于所履。其所履有得有失,又系于谦与不谦之分。谦则精神浑收聚于内,不谦则精神浑流散于外。惟能辨得吾一身所以在天地间举错动作之由,而敛藏其精神,使之在内而不在外,则此心斯可得而复矣。次之以常固,又次之以损益,又次之以困。盖本心既复,谨始克终,曾不少废,以得其常,而至于坚固。私欲日以消磨而为损,天理日以澄莹而为益。虽涉危陷险,所遭多至于困,而此心卓然不动,然后于道有得,左右逢其原,如凿井取泉,处处皆足。盖至于此则顺理而行,无纤毫透漏,如巽风之散,无往不入,虽密房奥室,有一缝一罅,即能入之矣。二公大服。④ 又如朱亨道之记录,如下: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⑤ 邹俊父、朱亨道的叙述虽然偏向象山,但道出了其他论辩主题,即九卦之序与教人之方。于是,结合象山的记录,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鹅湖之会的三个论辩主题。其一,宗旨之诗;其二,九卦之序;其三,教人之方。 在第一个论辩主题上,朱子听到象山兄弟的诗后,就大不怿,若干年后才做和诗以明自家宗旨反驳二陆之意。⑥因此,在宗旨之诗上,朱陆两人观点迥异。在第二个论辩主题上,象山对于九卦之序的解读为朱子、伯恭所服。因此,在九卦之序上,朱陆两人观点相同。在第三个论辩主题上,朱子教人先博后约,象山教人先约后博。因此,在教人之方上,朱陆两人观点迥异。 在后人引述的鹅湖之会的资料中,宗旨之诗与教人之方的朱陆差异屡屡可见,但九卦之序的相同则多有阙如。譬如,黄宗羲在《宋元学案?象山学案》案语所言: 宗羲案:先生之学,以尊德性为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