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诗歌名运用艺术谫论
李白诗歌地名运用艺术谫论 内容提要:李白诗歌中地名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其诗独特诗风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我们在阅读和鉴赏李白诗歌时,不能把诗中的地名简单的当作地理符号,而应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李白 诗歌 地名 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3-38-41 李白名作《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此诗,历来被赞叹为“神韵”(明李攀龙《唐诗广选》)、“灵机逸韵”(明周敬《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熔化入神”(清应时《李诗纬》)、“神韵清绝”(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评价甚高。这首诗除了意韵美外,在语言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全诗二十八字中连续用了峨嵋、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短短的七绝四句用了如此多的地名非但没有给人堆砌、局促的感觉,反而别开生面以地名的衔接表示一路行程,给人以贯珠之感,被视为古今绝唱,让人不得不佩服诗仙李白运用地名的艺术。正如王凤洲所说:“此是太白佳境……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可见此老炉锤之妙。”其实,李白在运用地名方面所表现的高超艺术还远不限于这首,李白诗歌中的地名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艺术功能方面也表现得丰富多彩。下面就举李白诗作详加分析。 一、李白诗歌中运用地名的方式 直接以标题形式出现如:《天门山》、《牛渚矶》、《丹阳湖》、《姑熟溪》、《灵墟山》、《大庭库》、《高句骊》、《普照寺》、《谢公亭》、《鹦鹉洲》、《金陵白杨十字巷》等。 以部分标题形式出现如:《早发白帝城》、《南陵五松山别荀七》、《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夜泊牛渚怀古》、《秋登巴陵望洞庭》、《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人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等。 在诗正文中以个体形式出现如: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劳劳亭歌》) 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州。(《酬谈少府》)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储邕之武昌》)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五松山送殷淑》)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流夜郎赠辛判官》) 在诗正文中以对应形式出现,这种对应形式可分为对仗和非对仗的两种。 1、地名对仗出现如: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越女词五首》其五)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酬张司马赠墨》)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赠从弟冽》)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浔阳(《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三) 2、地名非对仗出现 如: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巴陵赠贾舍人》)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二、李白诗歌中地名运用的艺术功能 (一)以阔人的地名开拓诗境,增强诗歌宏伟、壮阅、雄浑的气象。 唐诗以气象恢弘著称,李白诗歌更是杰出代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李白善于运用一些具有壮阔、弘大特征的地名词。这些地名往往都是一些大漠、雄关、名城、重镇、高山、大海、长河等等。如: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荆门送别》)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登峨眉山》)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登太白峰》)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词六首》之二)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流扬子津。”(《横江词六首》之三) 这些阔大的地名词的运用不但能够开拓诗境,增强诗歌宏伟、壮阔、雄浑的气象。而且能够表达作者阔大的胸怀。深邃的情感,引发读者的畅想。正如金长真所说:“诗句连地理者,词气多高壮。要之情思笔路,自然相合。”意即壮阔情思与壮阔的地理自然吻合。情语借景语得以表达,作者的壮阔情思正是借助于壮阔的地理而得以展现。读者接触到这些地理名称时也会感受那份壮阔、辽远的情思,从而产生出“意兴与山川同廓”的美学效果。 (二)借古地名的使用以增加诗歌苍凉的情调和浑厚的气势 李白好古,创作了大量的古乐府诗。李白以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为抱负,以大雅为正声,以远古为榜样。体现在诗歌中就是大量古地名的使用。所谓古地名是指燕、赵、秦、楚、吴、越等。这些古诸侯国名,这些地名空间涵盖广,具有浓厚、古朴的色彩。这些地名词的使用增加诗歌苍凉的情调和浑厚的气势。如: 抱玉人楚国,见疑古所闻。(《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六)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七)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鲁东门观刈蒲》
文档评论(0)